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媒体报道
“天河号核心舱,北京研发,天津生产!”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区亮相科博会

日期:2021-09-25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中关村论坛的展览板块、第24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今天(9月25日)起对公众开放,500多家中外企业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碳中和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集体登场。其中,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联合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区。

在位于科博会A4号场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区,一个1:15大小的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天津市发改委京津冀协同办二级调研员王晓军介绍说 王晓军:这个是天和号核心仓,这是货运舱,就是大家说的神舟快递。这是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北京研发在天津生产。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的定位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我们天津市的进行了现代1+3+4的产业布局,其中航天航空是我们优势产业,我们将深化京津之间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制造的合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国家第一个综合类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在本次展会上设置了展台,这是一个专业-产业耦合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现场负责人林才顺说:

林才顺:我们是围绕在大学里面育种、中心育苗,在企业育才和区域育林的这么一种模式,在北京采取的是科学驱动型,也就是按照专业组建创新平台。在天津河北两地,我们采用的是需求牵引型的模式,按照产业的维度来建设创新平台。围绕京津冀我们构建了一些技术项目转化,比如磁悬浮储能系统,比如剩余污泥干化技术,目前总共有171个项目,121个实现了转化,108家高新企业,总共有11个技术是全球里面也是我们独有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7年以来,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协同发展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北京市发改委京津冀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表示: 比如说在疏解方面,这7年来我们疏解了一般制造业2800多家,提升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达到980多家。像北京在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600亿元,中关村的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了分支机构达到了9000多家。下一步,我们在国家发改委协同办的指导下,来共同推进三地的各自的协同发展的任务。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