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聚焦2019北京两会 > 新闻发布会
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9-01-15 17:0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素芳作新闻发布

  2018年,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以总规蓝图为引领,我们深入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简要介绍:

  一、牵好牛鼻子,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新版城市总规与上版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减量发展的规划,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抓住这一“牛鼻子”,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有效抓手,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在控增量上持续发力,从“从严从紧”到“更细更实”,完成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第二次修订,2018年,全市年度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0.36万件,累计已达2.16万件。在疏存量方面,聚焦四大领域,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大红门服装商贸城三期、官园商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市场关停。天坛医院老院区实现整体搬迁、减少床位950张,新院区全面开诊、平稳运行。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新校区加快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9所高校51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第一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

  二、狠抓综合治理,营造清朗有序的城市空间

  坚持先立后破、整提并举、一体推动,以综合治理压缩无序聚集空间,以绣花精神推动城市治理,以群众满意度为工作标尺,城市安全、环境质量、人民获得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控新生、拆既有”,按照“场清地净”标准全市拆违腾退土地面积达6828公顷,其中50%左右地块用于“留白增绿”,减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既要面子,也要里子”,2018年,城六区及通州区1141条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提升,整治“开墙打洞”8622处,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向平房院落内延伸,比如西城区金融街20条胡同300余平房院落推行准物业管理,组织综合秩序维护,综合维修服务、院落保洁服务、为老服务、图书阅览等多项服务,努力做到“公共区域有人管,院内室内有人问”。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菜”,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试点,根据群众集中诉求,先整违法违规,再补各项短板,着力规范小区自治管理、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2018年,治理无证无照经营2.7万户、治理违法群租房9923户。在抓好综合治理的同时,也积极谋划推动提升工作。以疏解腾退空间换发展空间,研究制定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全市建设提升7类基本便民网点1529个,1683公顷腾退土地实现“留白增绿”,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城市森林不断增加,建成城市休闲公园28处,小微绿地121处,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侧绿地、常乐坊城市森林等一批公园向社会开放。同时,街区体验馆,胡同博物馆,百姓公共客厅等促进邻里交流沟通、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公共场所不断涌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突出问题导向,将媒体监督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纳入工作重点和督查台帐,逐项整改落实。据市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4%的居民对疏整促工作表示满意,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的较好水平。

  三、聚焦重点区域,推动中心城区减量提质

  总规明确北京空间布局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作为工作重心和主战场,中心城区是我们落实总规的集中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2018年,我们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区域治理成片连线,组织实施21个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提升,亮出一批特色片区。比如在核心区故宫周边围绕打造特色精品胡同片区,开展街巷拆违、封堵、提升一体化设计规划,完成钱粮胡同等4条街巷架空线入地、6栋简易楼腾退、72条街巷完成整治提升。王府井商业街结合步行街北延开展主街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周边15条街巷胡同居民车辆签约入地、实现禁停,在全市率先打造“不停车街区”。什刹海地区“清、疏、建、管”四结合,打通什刹海环湖步道7处堵点,实现前、后、西海10公里邻水步道全线贯通,占地10.5公顷的西海湿地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保护中轴线整体空间风貌,太庙、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社稷坛)等7处完成占用文物腾退。

  四、强化区域协调,以行动计划促总规落地

  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和总规“坚持均衡发展”的要求紧密衔接,针对北京南北、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2018年,本市以“政策+项目”的形式,研究编制了城南、回天、新首钢等多个区域发展行动计划,将其作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抓手。比如南部地区,出台第三轮城南行动计划,在前两轮“补短板”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筑高地”。聚焦“一轴、两廊、两带、多点”,加强功能的优化组织,再次为城南发展按下“快行键”。从9月份政策发布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房山区青龙湖森林公园(二期)开门迎客,8号线四期建成通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完成结构封顶。大红门42个市场拆除关停达八成,正由单纯市场疏解向全产业链疏解转变。聚焦回天地区,针对“规划失衡、管理失范、社会失治”问题,加强规划管理、形成责任闭环、织密政策网络、突出文化浸润,努力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样本。纳入2018年的51个项目基本实现开工或完工,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等一批项目完成移交,自行车专用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将继续推进增绿、疏堵、解忧工作,推动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二期、积水潭回龙观院区二期、林萃路断点打通、北清路和安立路快速化改造、自行车专用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涵养区是总体规划最大亮点,去年,我们出台了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紧扣“守护绿水青山头等大事”和“不让老实人吃亏”,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 生态保护(“两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库”指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五河”指东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运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马河),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一城”指怀柔科学城,“两带”指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指中关村科技园、生态涵养区各区分园、雁西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区、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各会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等)。近期,《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也将出台,将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利用3-5年时间创建100个左右市级示范村,再启动实施1000个左右村庄环境整治,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总规是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它面向未来,指引当下,唯有一环扣一环,一茬接一茬,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现实。2018年,北京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打好了深入落实总规的第一仗。今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与总规对标对表、紧密衔接,做好年度计划、区域规划和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主动作为,踏石留印,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