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改革专栏 > 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 计划解读

政务公开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解读——昌平区

日期: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在过去的三年里,市、区、街、社四级联动,在回天地区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全力保障林萃路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等64项民生工程如期建成,“回天有我”深入人心,形成基层治理品牌。正值建党100周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为民办实事,市区两级启动了回天地区新一轮提升发展计划,与“十四五”同频共振、共创美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昌平区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新一轮行动计划,担当实干、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确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推动回天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深耕城市修补更新,加快构建宜居之城。紧紧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生态需要,聚焦完善地区街区社区三级服务体系,以回天地区街区控规为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组织和服务品质。

一方面,增量突出结构调整优化。对照“七有五性”指标,以102项正式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尽早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让城市建设更有温度。一是夯实宜居基础,加紧实施一批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陆续投用人大附中昌平学校二期、回龙观体育馆文化馆等重大项目,让设施服务更便利更高效。二是增强宜居保障,协同建设轨道13号线扩能提升、太平庄北街等交通项目及配套设施,让通勤出行更便捷更顺畅。三是加重宜居底色,统筹推进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积水点治理等生态环境项目,让居住环境更宜人更舒适。四是筑牢宜居底线,分片划区织补消防应急、电力管线等城市运行设施设备,让城市运行管理更高效更安全。

另一方面,存量突出改造提升更新。坚持有机更新,成体系多维度挖掘存量亮点,增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获得感,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一是实施小区更新示范。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为牵引,政府端串联实施雨污分流、电力改造、闲置空间利用,居民端并联推进停车规范、加装电梯、环境美化,合力建设幸福社区。二是树立街区更新样板。以三大商圈改造提升为牵引,市场侧开展业态更新、设施提升和智慧管理,政府侧进行公共区域环境整治、空间集成和文化营造,协同建设有里儿有面儿的“第三空间”。三是推进片区更新试点。以19个分区组团优化提升为牵引,探索多元营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注入社会资本、引入社会经验,集中连片进行织补改造,携手共绘美好家园。

二、培育产业生态,加速联动发展谋新,加快构建活力之城。回天地区位于“三城一区”枢纽地带,是人才和劳动力的蓄水池,将紧抓国家实验室和“两区”建设重大契机,联合未来科学城、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协同创建融合拓展区和服务共享区,更大尺度范围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一方面,坚持向内挖潜资源。一是打造“回+”双创升级版。依托回龙观东大街—太平庄中二街城市发展活力廊,聚焦智能硬件、文娱消费等主导产业,新建天通科技园打造创新孵化集群,推动存量孵化器向加速器转化,到2025年双创空间可冲刺百万平米。二是探索联营开发新路径。按照区级支持、镇级统筹、公司运营、村集体受益的方式,利用集体产业用地承载高精尖项目、转化区域发展功能,促进村民增收、集体增产、结构转型。三是建设城市发展微中心。以城市轨道建设为契机,沿地铁13号线、市郊铁路东北环线设置黄土店、新龙泽等5处微中心超百万平米,最大限度布局商业产业及公服设施,集成功能、资源和服务,搭建创新活力集散地。

另一方面,坚持向外联动布局。一是打通空间直联。以昌平自贸区组团为驱动,加快实施地铁17号线、北清路提级改造等跨区交通项目,贯通织密回天地区与周边组团交通路网,提升整体运行效力。二是加速产业互促。聚焦先进能源、先进智造、医药健康关键赛道,加快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建设,保障小米智慧工厂等十余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投产,新建华联等大型商业金融综合体200万余平米,有效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促进就业人群北向回流。三是推进服务共享。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重要位置,制定优化住房支持政策,优先投放天通苑人才公租房等1万余套保障性住房,制定实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一同唱好“双城记”“三城记”。

三、深化“回天有我”,拓展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构建幸福之城。聚焦超大型社区治理重点难点,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的治理机制和科技赋能、数字治理路径,清单式项目化推进治理实践,一同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塑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一方面,狠抓突出问题治理。聚焦解决群众身边反映高频集中问题,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强化接诉即办。以市民诉求办理为主抓手,推广伊然书记团队、潘东工作法,持续开展高频问题专项整治,用好社区网社情民意直通车,开通网上12345、开设政民议事厅,打造集民智、解民需、凝民心的工作阵地。二是固化秩序整治。以秩序整治行动为切入点,健全完善商户联盟、挂图作战等15项长效机制,创建一批样板街道和社区村,实现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从治标转向治本、从集中整治转向长效治理。三是细化“两件关键小事”。以物业管理服务为突破口,做实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和创新联盟,在提高“三率”基础上抓细物业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保持分类成果、营造分类风尚,成功创建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区。

另一方面,完善机制深化推广。一是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巩固回天地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五方共建”、“有事请找我”等成熟体制和典型做法,拓展市区部门和在职党员报到服务机制,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氛围。二是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广度深度。以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支撑,完善全周期培育扶持体系,紧密结合社区需要策划服务项目,让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的加速器。三是创新“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持续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建好“回天城市会客厅”,办好周末绿跑、回天春晚等品牌活动,共建家园、共享回天。四是推广“城市大脑”建设试点。围绕基层治理难题常态化实施回天有数、开展城市体检,贯通政府侧、社会侧、居民侧民生数据,按照小、灵、便要求开发推广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助力回天治理。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