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3 13:0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也考验着北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北京“十四五”规划草案首次将“健康”单列一篇,详解北京如何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单列出‘健康北京’,着更多笔墨写‘健康’,就是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北京“十四五”规划起草组成员近日介绍,今后5年,北京将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全市负压病房也将增至700间。
“十四五”时期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起草组成员介绍,北京将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发挥好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哨点”作用;抓好口岸、社区、公共场所等监测;加强网络直报管理;强化信息追溯,落实全链条监督管理措施;加强重大疫情预防性研究。
与此同时,本市也将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根据规划草案,本市将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
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也将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能力。据悉,本市将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新址;优化疾控专业人员配置,到2025年,全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达到1.75人;同时规划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P3实验室。
新冠肺炎疫情,也让北京思考如何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尤其是医疗机构等资源的建设。
草案显示,本市将完善传染病医院布局,特别要推进佑安医院新院区建设,强化区级综合医院传染病救治功能;实施发热等感染性疾病门急诊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负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等项目,全市负压病房将增至700间;每区至少有1支现代化、专业化综合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本市还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这位起草组成员说,在应急保障体系上还将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传染病防治条例、献血条例,修改动物防疫条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建设本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推动在地坛医院建设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建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制度。
“十四五”期间,院前医疗急救号码也将统一为“120”,均衡布局急救站点,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一个标准化急救工作站。到2025年,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急救呼叫满足率不低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