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天下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介绍了《纲要》编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纲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首都发展蓝图。《纲要》编制工作自2019年4月份启动,经过前期调研、基本思路研究、规划《纲要》起草等阶段,目前正处于审议发布阶段。规划《纲要》编制的有关情况主要如下。
第一,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成立了由蔡奇同志担任组长、陈吉宁同志担任副组长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十四五”规划《纲要》。
蔡奇书记多次召开了规划编制专家座谈会、专题会,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研究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
陈吉宁市长分领域专题研究了“十四五”时期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并就深化关键性问题研究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分管市领导都主持研究了“十四五”重大问题。
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参与《纲要》编制。市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各专门委员会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了26项专题调研报告;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组织各类调研活动130余次、专题研讨40余次,整理报送《诤友》信息30余篇。规划《纲要》在发展理念、目标指标、任务举措等方面充分吸纳了市人大、市政协意见建议。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纲要》编制。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开展了“筑梦新时代,共绘‘十四五’——我为北京‘十四五’献一计”公众参与活动,开通了电话、传真、信件、微信、微博等七种参与渠道,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建立了公众建言梳理、吸纳、转办、反馈机制。其中,首次借助抖音短视频渠道征集公众建言,首次面向在京外籍人士征集建言。公众参与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累计征集有效建言1.6万多条。经过认真研究梳理,其中398条公众建言直接转化为《纲要》文本内容;493条建言分送市有关部门,作为编制市级专项规划和实际工作的重要参考。开展了“十四五”规划社会调查活动,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听取广大基层群众和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共收到有效问卷约2.1万份。
专家学者充分发挥研究支撑作用。组建了国内顶级专家参与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先后与135位各领域专家召开了150余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开展了42项前期课题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咨询、论证服务。
各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先后组织开展4轮市级《纲要》与市级专项规划、区级规划《纲要》的沟通衔接,吸纳了16区在重点功能园区、重大项目等方面意见建议,采纳了43个部门单位共计282条具体建议。
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沟通。主要在重大任务、重大举措方面加强对接,梳理出一批共同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清单,强化京津冀区域“十四五”规划的整体谋划。
总之,《纲要》编制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是汇聚各方智慧、推动首都新发展的过程。
第二,关于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五个方面: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首都未来发展。
二是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布好局落好子,续写首都发展新篇章,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建设好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更加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加突出安全发展。
四是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发挥北京科技、人才、数字资源优势,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两区”“三平台”为主要抓手,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京津冀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新局面,畅通三地循环,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拿出北京行动,作出北京贡献。
五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前瞻15年、干好这5年,明确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六个明显提升”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首都功能明显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生态文明明显提升、民生福祉明显提升、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规划《纲要》总共有14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2035年远景目标及2025年目标指标。
第二部分是分论,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是规划实施保障,主要阐述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实施和规划实施监测考核。
总体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扎实推动实施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以首善标准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关于规划《纲要》的主要特点。
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纲要》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始终,更加突出首都发展。《纲要》将“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分别单独成篇,强调要始终把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履行好首都职责摆在首要位置,全力做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好首都文化发展这篇大文章;持续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科技自主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是《纲要》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贯穿始终,更加注重战略愿景与战术推动相结合。《纲要》着眼于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将市委规划《建议》中的124项重要任务和54项重要改革举措都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提出了一批“找得着”(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实施一批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看得见”(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在规划《纲要》中看到足够多的商机)、“摸得到”(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身边的可喜变化)的重要举措,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领域安排了十大工程包,“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投资达到2.2万亿元。谋划了十大重点专项领域主题活动平台,带动社会广泛参与规划实施,包括书香北京计划、共建“一带一路”企业伙伴计划、京津冀传统产业升级赋能计划、数字经济伙伴计划等,政府搭建平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三是《纲要》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纲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充分发挥,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激发“两区”新活力,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形成“产业+园区”开放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发展与安全,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建设韧性城市,确保首都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等等。
四是《纲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纲要》围绕“七有”要求和 “五性”需求,聚焦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领域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硬招”“实招”,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纲要》提出要建设健康城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扎实推动全民健康行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将绿色北京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五类水体,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多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要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力争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实现净增100万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实在在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布会现场
答记者问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请问如何理解北京的高质量发展?
谈绪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回顾过去五年,北京发展正在实现深刻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环境品质发生历史性变化,首都功能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规划《建议》指导思想强调,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蔡奇书记在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指出,首都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我们理解,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四个方面内涵:
第一,首都高质量发展就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的发展。“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和导航仪。同时“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着巨大能量,将这个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
第二,首都高质量发展就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北京现代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作为首都,有条件也有责任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国家2035年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作用并走在前列。
第三,首都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即减量提质成为突出特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整体性转变。
第四,首都高质量发展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持续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十四五”规划《纲要》从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出发,全方位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是注重系统观念。在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中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规划指标体系中全面体现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安全等各领域谋划核心任务与关键举措,都突出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问题导向。《纲要》针对首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批精准务实的举措。比如,针对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问题,提出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北京智造”“北京服务”;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提出增强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以轨道交通带动城镇优化布局,打造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现代化都市圈,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针对民生领域短板问题,提出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精准投放学前教育学位,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大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等等。
三是注重目标引领。《纲要》明确了“六个明显提升”的目标导向,形成高质量的“标尺”,以此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各方形成发展合力,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
发布会现场
记者:“十四五”时期如何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谈绪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十三五”时期本市统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2020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6.9万元,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格局。
“十四五”时期,本市将继续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优化分配格局,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继续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具体来看,要从强基、扩中、提低、调节四个方面推落实:
首先,“强基”就是要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居民增收的基础。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市民就业和增收创造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着力构建特色与活力兼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做优做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通过结构优化、业态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来促进居民增收。
三是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拓展就业渠道。鼓励灵活就业、共享员工等新型就业方式,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监测预警,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增强职工就业的稳定性。
四是通过创新创业带动收入增长。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创新创业集聚空间和支撑平台,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让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第二个方面,“扩中”就是要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是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完善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
二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继续扩大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农村绿色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广土地托管、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三个方面,“提低”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做好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增加社区基层、城市运行保障、生态养护等公益岗位。
同时,持续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加强低收入农户脱低后的常态化帮扶。
第四个方面,“调节”就是要发挥好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社会政策调节作用。
进一步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失业保险等相关待遇标准,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力度和精准性;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总之,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将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在落实落细“十四五”规划蓝图过程中,让全体人民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