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力做好中关村、昌平、怀柔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昌平国家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实施,编制完成中关村、怀柔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积极配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推进昌平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怀柔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开工建设。 |
2 | 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能源、物质、生命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推进跨领域、跨区域创新要素整合。推动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京落地。 | 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完成土建竣工验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投入试运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土建工程、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加快建设。5个首批交叉研究平台完成土建竣工验收。 |
3 | 加快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 |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要求,完成本市在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相关工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积极布局一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
4 | 统筹布局“从0到1”的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数学、物理基础学科发展。推动建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机制,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政策。加强颠覆性技术、底层技术、通用技术创新,搭建硅基光电子、超表面微纳加工等公共技术平台,着力推动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卡脖子”技术领域有所突破。 | 推动本市企业积极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形成一批落地项目。 |
5 | 怀柔科学城要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编制完成怀柔科学城控规、城市设计导则,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规划落地,加快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包括国际子午圈)和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科研设备实现试运行,同步建设住房、交通、公共服务等配套项目,推进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等项目,做好“科学+城”文章。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规划已获得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完成土建竣工验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投入试运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土建工程、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加快建设。5个首批交叉研究平台完成土建竣工验收。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项目南地块完成土方施工,怀柔医院二期主体结构封顶,住房、交通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
6 | 支持“双枢纽”临空经济区主动融入全球网络,推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提升,加快首都国际机场改造升级,实施“再造国门”计划,推进南货机坪、公务机楼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兴机场片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措施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实现封关运行。 | 积极推进首都机场升级改造,两次召开北京“双枢纽”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多次召开专题论证会议,推动首都机场总规修编工作,为实施“再造国门”计划、推进南货机坪和公务机楼迁建等项目建设提供前置条件。配合市商务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积极推动大兴机场片区第二批39条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一期封关运行。 |
7 | 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 印发《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挂牌成立“一带一路”法律商事服务创新平台,梳理市级部门挂牌管理的各类海外服务资源,推进本市第二批“一带一路”双向投资服务平台、民营经济发展基地授牌。举办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一带一路”专场,建立政府部门合作机制,搭建专业服务企业对接平台。 |
8 | 进一步贯彻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政策,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形成北京特色改革方案。 | 持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4.0版277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成效和进步。制定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措施,推进各项条款落实见效。 |
9 | 完善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加强市区两级统筹协调,强化企业服务效果评估。 | 印发实施《关于完善企业“服务包”制度精准服务企业更好发展的工作方案》,加快推动“服务包”扩容,建立市、区、街乡三级服务体系,服务企业超万家。按月开展服务效果评估,切实提升服务企业质量和效果。 |
10 | 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出台《北京市加强平台监管优化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提出41项改革任务,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监管和服务体系。 |
11 | 支持自主可控的区块链专用芯片和底层技术发展,建设基于自主可控专用安全软硬件体系的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一体化开放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超前、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布局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 为推动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和北京市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创新审批方式,保障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
12 | 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按照细分领域,加强政策精准化匹配。完善市、区协同的项目推进和调度机制,建立全市共享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库。 | 充分发挥市、区联动调度机制作用,通过倒排工期、提前审批、并联办理等方式压缩前期审批时间,合力高效推进小米昌平二期、理想汽车北京制造基地等本市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
13 | 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 | 配合市统计局开展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形成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并印发各区、各部门。 |
14 | 做好“五新”相关领域工作统计监测,充分开发利用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开展“五新”发展指数测算,跟踪分析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相关领域发展变化情况。发布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向20多个市级部门提供近2.5万笔数据,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15 | 完善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基金设立。 | 研究形成小米基金设立方案,并持续跟进小米基金准备工作进展。 |
16 | 围绕“两新一重”,推出一批投资项目。聚焦高精尖产业、综合交通、基础科研、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当年新开工项目比例不低于40%。 | 围绕落好“五子”、落实“五新”,2021年本市继续谋划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安排新开工项目120项。截至11月底,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超2600亿元,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 |
17 | 深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符合条件的新型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等项目存量资产,帮助企业打通“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完整链条,形成良性投资循环。 | 稳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推动首钢生物质、洛斯仓储物流、首创股份污水处理、中关村软件园等4个项目上市,发行规模约119亿元。 |
18 |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攻坚和提升为重点,强化系统观念,一体化推进功能疏解、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 |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各区各部门攻坚克难、接续发力,基本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年度计划任务目标,重点疏解治理任务不断巩固深化,治理机制和方法不断创新。 |
19 | 加快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新校区建设,实现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部分竣工投用,推动首都医科大学等新校区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北京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新院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大红门地区、永定门外地区转型发展,推动世纪天乐、官园、雅宝路等市场疏解腾退空间的再利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 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启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学生宿舍组团实现封顶;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完成建设方案;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项目完工。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恢复,启用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口腔医院迁建工程正在进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8家;推动大红门等集中疏解区域转型发展,原福成服装大厦升级改造的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厅运行。 |
20 | 推动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各方面资源优先向副中心投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提升副中心承载能力。 | 会同城市副中心管委积极配合国家协同办完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配合国家协同办做好“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 |
21 | 继续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东六环入地改造,实现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进行基坑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地下隧道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 |
22 | 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领域,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快景山学校香河分校建设,引导适宜北三县发展的产业转移。 | 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搭建市场化合作平台,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涉及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 |
23 |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落实好战略合作协议和支持公共服务提升的意见,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三所学校实现竣工、医院主体结构封顶。 | 持续推动市级部门落实支持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签订完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雄安新区管委会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2021-2025年)》。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北海幼儿园项目实现竣工交付,加快推进史家小学、北京四中项目工程收尾,推进医院项目二次结构施工。 |
24 |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城际铁路联络线、平谷线等建设,启动过境货运功能外移研究工作。 | 加快推进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项目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北京段)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工程项目实现平谷段、通州段、朝阳段开工。专题开展北京铁路枢纽货运量研究,积极推进京津冀核心区货运环线建设前期工作。 |
25 | 深化区域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落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推动开展京津冀区域新车执法抽检。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加强上游联合保水,确保密云水库水源安全。持续推进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推动建立京津冀区域合作危险废物转移白名单制度。 | 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并印发实施,明确各项任务由行业主管部门依职责推动落实,将任务纳入重点任务督查方案,按月开展督查督办,协调各部门加快推进落实。 |
26 | 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在津冀布局更多产业链项目和创新成果应用场景,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的规划衔接和融合,强化区域“三链联动”。推进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办好“京津冀之声”广播,打造协同发展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工作创新推进平台、发展成果展示平台,营造协同发展良好氛围。 | 将加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等工作纳入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并按月开展督查督办。在2021年中关村论坛(第24届科博会)期间,三地协同办联合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支持“京津冀之声”广播开播,积极提供稿件、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协同发展良好氛围。 |
27 | 加强就业、养老、社保等政策衔接,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 召开本市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推动西城区民政局与廊坊市民政局签订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养老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活动。 |
28 | 滚动实施城市南部地区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首都商务新区规划建设,完成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推动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抓好丽泽金融商务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房山高端制造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提升南中轴发展环境。 | 印发实施《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及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南中轴街区控规获得批复,首都商务新区加快建设。丰台火车站具备开通条件,已进入联调联控阶段。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成功举办首届数字金融论坛,累计入驻企业727家。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在疫苗产业带动下,医药产业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 |
29 | 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十大攻坚工程”建设,做好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促进中欧创新交流合作。制定京西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北京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 | 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十大攻坚工程”超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17个项目完工。积极推进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首钢园区顺利承办服贸会专题展、中国科幻大会等一批重大活动。修编印发京西示范区建设方案,研究制定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京西示范区2020年度获得“优秀”评估结果。 |
30 | 启动实施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进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和北清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回天有我”报到服务,推进多方参与共治。 | 印发实施《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清华长庚医院二期进行基础施工,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进行辛庄桥节点施工。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会同市民政局、昌平区政府联合出台《深化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组织协调市级各相关单位开展“回天有我”报到服务600余次。 |
31 | 落实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支持适宜功能和产业向平原新城布局,提升综合承载力。 | 印发《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实现本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布局支持政策全覆盖。督促各区制定平原新城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有序引导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精准转移,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 |
32 | 推动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加强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丰富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实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 印发施行《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统筹制定并推动实施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推动制定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加强补短板强弱项和适宜产业发展调研。 |
33 | 开通14号线中段等7条段城市轨道新线,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54公里,总里程达到781公里,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 | 配合市重大项目办加快推动在建15条(段)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计划开通的7条(段)线路均实现开通,实现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行。 |
34 | 编制市郊铁路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副中心线(西段)和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推动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工程。 |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沿线区政府及国铁集团意见,研究编制市郊铁路五年行动计划。将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北京西至良乡段)工程、东北环线工程(含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工程)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推动相关部门、区政府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 |
35 |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绿色能源比重。执行第五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研究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明确交通、建筑领域节能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工程节能,支持建筑、交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0个。研究起草《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
36 | 深入实施生活垃圾管理和物业管理条例,以居民家庭和社会单位为重点,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探索实行非居民垃圾投放计量收费管理,新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驿站600座,大力推进可回收物体系规范升级,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加强指导监督,继续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业委会成立比例,完善物业管理配套政策体系,推进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试点。 | 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印发《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全面落实计量收费并逐步推进定额管理,建立差别化收费机制。 |
37 | 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举办中国(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 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从2021年、2023年、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进行安排,扎实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在线五个重点工程。 |
38 | 落实健康北京行动计划,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力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出台传染病防治条例,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研究建设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 | 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清华长庚医院、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等一批医疗项目建设,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址项目开工建设。深化研究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体系建设思路及综合保障基地建设方案。 |
39 | 开展示范托育机构试点。启动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完善保教费价格机制,着力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 | 完成幼儿园保教费成本监审。 |
40 | 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创新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 | 研究形成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讨论稿。 |
41 | 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 配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若干措施》《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健全农民收入保障机制,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
42 |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修订完善市区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各类预案的相互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严格落实行政办公区有关防控要求,坚持疫情信息每日“零报告”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动态调整内部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抓好全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43 | 持续做好社区、公共场所、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常态化防控,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疫情防控。 | 严格落实进入委办公区及在电梯、会议室、多人办公室、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佩戴口罩要求,保持安全间距,避免人员聚集感染。严格落实分区错峰错时就餐要求,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
44 | 提升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能力,抓好货源组织、批发销售、物流配送、储备调控、应急响应、信息化支撑“六体系”建设。 | 会同市相关部门在京台高速万庄服务区和大广高速牛驼服务区设立临时核酸检测点。与重点企业建立会商机制,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多个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核准。 |
45 |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第六轮巡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 |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积极有序开展。全部完成涉及发展改革部门26项中央第六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安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建设,协同处置医废项目正式开工。 |
46 | 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成立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重点任务安排,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督导,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读书班、党课宣讲、实地参观等20余次,组织讲党课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委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办实事活动,委领导带队到治理类街乡镇开展蹲点调研,制定实事项目清单,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 |
47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 积极组织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强合法性审核工作,依法妥善处理行政诉讼复议案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修订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印发《北京市发展改革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做好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宣传,组织依法行政培训、会前学法和法治讲座,不断增强全委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
48 |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提案。自觉接受司法监督。 |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立法。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严格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处理建议提案并做好答复工作。 |
49 |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七种能力”要求,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引导激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奋发有为建功新时代,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坚持围绕“七种能力”要求,打造“发改大讲堂”培训品牌。做好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加强轮岗交流,为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持之以恒开展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优工作,扎实推进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工作,强化结果运用,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
50 | 完善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机制,加大督查力度,优化绩效考核,构建上下贯通的抓落实体系,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 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和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健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评工作体制机制,抓细抓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落实,建立综合考评事项日常填报清单,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落实,持续提高全委管理服务水平。 |
51 |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非紧急、非必需项目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 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2021年非刚性、非必须预算安排,进一步调整优化2021年预算支出结构,推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绩效跟踪工作。 |
52 |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减负。 |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在重要节日前部署廉洁过节工作,加强明察暗访,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市委关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施意见,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持续推动精文简会,严把发文依据,从源头上减少发文数量,严控会议数量、规模和时长。 |
53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多到改革开放前沿学习先进经验。 | 加大基层调研工作力度,建立动态更新、滚动实施的委领导班子成员调研工作机制,围绕“十四五”开局、促进共同富裕、落好“五子”等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协调项目进度、强化政策支持,切实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
54 | 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常态化“经济体检”结果运用,坚决惩治各领域腐败问题,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良好形象。 | 召开委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重点工作推进培训会,抓好年度任务部署、推进和落实。制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任务安排及主体责任清单并抓好落实。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形成联动协作机制。抓好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