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08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推进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不断推动首都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落实复工复产防控组办公室职责,强化“四方责任”,聚焦不同场景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工地、工厂、商务楼宇等复工复产场所疫情防控。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及时推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9条、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10条、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6条和新9条措施,形成企业纾困解难政策“组合拳”。编制复工复产政策工具指南,加速政策有效落地。研究制定京津冀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方案和十项制度措施,联合印发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性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亚投行向本市提供了14亿元紧急援助贷款,用于疫情防控。统筹推动市区两级国有企业及其他主体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76.8亿元。落实国家及本市疫情期间水电气价格支持政策,采取到户电费九五折、支持性两部制电价、差异化降低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停征中小微企业污水处理费等措施,累计降低企业用水用能成本约31亿元。全力确保生活必需品实现保供稳价。疫情初期迅速建立战时工作机制,立即启动价格应急监测,陆续下达生活必需品储备计划、应急投放方案等18个计划、方案和指导意见,建立区级政府储备和六省市协作机制。针对新发地疫情,建立“13+6”进京蔬菜对接机制和3个蔬菜中转调运站,生活必需品物资保供稳价基本实现,全年价格平稳运行。
二、综合施策确保经济平稳,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坚持开展高频次精细化调度,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6.6%、-3.2%、0.1%,全年预计增长1%左右。抢时间、赶进度,高位高频调度投资,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近1600个,总投资近8600亿元,为去年同期1.6倍、“3个100”市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828亿元、支撑全市投资三分之一以上。出台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12条”,打通“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的完整链条。推动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加高品质消费供给。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铜牛地块改造一期等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再利用。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壮大。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牵头出台“五新”政策并抓好落实,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期间布局的29个科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6个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18个项目年底主体结构封顶或土建工程完工,“科学+城”建设框架逐步拉开。
三、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不放松,推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疏整促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17年来各项任务全面落实,2020年各项任务有序实施,四年专项行动顺利收官,有力支撑了全市人口调控和减量发展,研究制定“十四五”深化推进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试行情况和各方诉求,修订积分落户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有18058人获得落户资格,其中2020年有6032人获得落户资格。“两翼”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三大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办公区二期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举办本市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33个项目。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有序实施。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项目可研报告获批,PPP实施方案已完成招标,京张城际开通运营,京沈客专北京段具备开通条件,京唐城际副中心段进场施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4+N”产业合作平台加快构建。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加快,开展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冬奥会筹备有序开展,竞赛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纵深推进。牵头起草《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完成79项配套措施。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版,研究谋划4.0版。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支持民营经济20条措施。全面推动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北京亦盛、富创精密等项目以承诺制方式实现开工。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出台本市外商投资管理规范性文件,推进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无纸化改革,制定“一带一路”2020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推动本市自贸区总体方案成功获批,“两区”“三平台”加快建设。
五、把握首都功能丰富内涵,高水平谋划和编制“十四五”规划
深入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制定工作方案和细化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初稿,同步形成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三个清单”。推动“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统筹推进56项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引导各区规划做好衔接。深入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并经市政府审定,通过微信、网站等7种主要渠道,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公众建言,累计征集有效建言1.6万多条。开展“十四五”规划居民社会调查活动,收到有效问卷约2.1万份,并开展了外籍人士建言征集活动。同时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对相关建言和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吸收。
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谐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内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幼儿园学位3.4万个。加快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不断提升新城地区承载力。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推进昌平、丰台等区级养老机构建设,研究修订社会办养老项目建设支持政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完成18万亩,新增公园绿地约200公顷,一道绿隔新增公园绿地约105公顷,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开园,提前完成“一环百园”目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印发本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体系创新实施方案。出台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0-2025年),进一步从10个方面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市郊铁路运营线路达到4条,地铁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建成通车。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东延段、国道105等公路及林萃路、化工路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建成清河站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及周边配套道路,建成康家沟等配建便民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公交场站,推动场站交通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复合利用。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印发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回天、城南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新首钢等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研究起草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草案),新型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实质进展建设启动。推动台湖演艺小镇建设。社会治理水平持续优化。坚持将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相结合,抓好30个问题集中的治理类街(乡镇)督导工作,先后10个街(乡镇)达到降量、提率、脱低标准。全年市疏整促综合调度平台共接收12345市民诉求相关工单4336件,涉及15类专项任务、16个区;其中纳入动态上账、转化为疏整促任务109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