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绩效任务

政务公开

市发展改革委2021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上半年完成情况

日期:2021-07-06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序号

任务内容

上半年完成情况

1全力做好中关村、昌平、怀柔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昌平国家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实施,编制完成中关村、怀柔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配合市科委编制完成怀柔国家实验室、昌平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国家实验室的总体功能布局、工作流程、建设方案等。
2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能源、物质、生命科学等重点学科领域,推进跨领域、跨区域创新要素整合。推动人工智能、天地一体化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京落地。聚焦能源、物质、生命科学等方向,持续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以及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创新要素集聚。
3加快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要求,开展重点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工作。积极推进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布局,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4统筹布局“从0到1”的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数学、物理基础学科发展。推动建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机制,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政策。加强颠覆性技术、底层技术、通用技术创新,搭建硅基光电子、超表面微纳加工等公共技术平台,着力推动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卡脖子”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仪器等领域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协助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梳理,共同承担国家攻关任务。
5怀柔科学城要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编制完成怀柔科学城控规、城市设计导则,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四五”规划落地,加快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子午工程二期(包括国际子午圈)和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科研设备实现试运行,同步建设住房、交通、公共服务等配套项目,推进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等项目,做好“科学+城”文章。《“十四五”时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2021年工作要点和重大项目表。综合极端、子午二期、地球模拟装置、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土建工程完工,正在开展设备采购安装。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项目建设。
6支持“双枢纽”临空经济区主动融入全球网络,推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提升,加快首都国际机场改造升级,实施“再造国门”计划,推进南货机坪、公务机楼迁建等项目建设。推动大兴机场片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措施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实现封关运行。本市与民航局先后两次召开北京“双枢纽”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多次召开专题论证会议,将首都国际机场升级改造、“再造国门”作为重要事项加快推进。配合市商务局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积极推动大兴机场片区第二批39条制度创新举措落地。
7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针对企业海外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研究制定新一轮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强“走出去”统筹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要求,梳理汇总市级各部门管理授牌的各类海外服务资源,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8进一步贯彻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政策,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创新试验区建设,形成北京特色改革方案。我市正配合国务院办公厅梳理创新试点改革任务,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整体方案,制定出台我市落实创新试点改革任务方案。目前,4.0版改革277项任务已完成过半,重点围绕工程建设审批、商事制度改革、信用监管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举措,有效促进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9完善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加强市区两级统筹协调,强化企业服务效果评估。市区两级积极开展企业常态化走访服务,1-6月,密切与企业联系,累计走访企业8280次,共为企业提供服务事项3193项。
10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能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优化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营商环境等政策文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适应新业态特点的新型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1支持自主可控的区块链专用芯片和底层技术发展,建设基于自主可控专用安全软硬件体系的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一体化开放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超前、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节点建设。布局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配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积极推动区块链先进算力试验平台项目前期工作;会同市科委明确了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和推进方式,目前正在按程序开展相关工作。
12优化高精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按照细分领域,加强政策精准化匹配。完善市、区协同的项目推进和调度机制,建立全市共享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库。为保障重点工程快速落地,支撑本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委配合市有关部门建立项目推进协调机制,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项目。
13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会同市统计局组织市级相关单位和各区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培训,启动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数据填报工作。
14做好“五新”相关领域工作统计监测,充分开发利用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持续跟踪“五新”领域进展情况,配合市统计局开展2020年“五新”发展指数测算分析,下一步将继续督促相关部门落实 “五新”领域重点任务。
15完善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基金设立。谋划“龙头企业+”引导基金的引导带动模式,研究制定龙头企业基金设立方案,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动本市及京津冀地区重点产业整体提升。
16围绕“两新一重”,推出一批投资项目。聚焦高精尖产业、综合交通、基础科研、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当年新开工项目比例不低于40%。聚焦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1-5月市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建安投资均支撑全市投资的35%以上。
17深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盘活符合条件的新型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等项目存量资产,帮助企业打通“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完整链条,形成良性投资循环。截至目前,全国首批9单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已经沪深交易所审核,并完成战略配售、公共配售、网下发售、上市交易,其中包括本市首钢生物质发电、首创集团污水处理、中金普洛斯仓储物流3个试点项目,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
18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攻坚和提升为重点,强化系统观念,一体化推进功能疏解、综合治理和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提升,强化专项行动与接诉即办结合,加强街区环境整治提升;1-6月全市完成765个代征代建道路路段移交、发展老年餐桌901个、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453个。
19加快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新校区建设,实现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部分竣工投用,推动首都医科大学等新校区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北京口腔医院迁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北京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新院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大红门地区、永定门外地区转型发展,推动世纪天乐、官园、雅宝路等市场疏解腾退空间的再利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北京电影学院一期工程正在验收,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新校区加快建设,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正在优化建设方案。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口腔医院迁建已完成土护降。持续推动大红门、永定门外地区转型升级。
20推动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导各方面资源优先向副中心投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提升副中心承载能力。配合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积极对接沟通国家协同办,推动国家层面制定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21继续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东六环入地改造,实现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封顶,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进行基坑工程施工。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正在推进地下隧道盾构施工。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三大文化设施正在按计划推进主体施工。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东小营公交中心站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站台线路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22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领域,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快景山学校香河分校建设,引导适宜北三县发展的产业转移。推动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工作,围绕疏解、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落实相关任务,目前各相关部门正持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23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落实好战略合作协议和支持公共服务提升的意见,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三所学校实现竣工、医院主体结构封顶。推动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和支持公共服务提升的意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幼儿园项目完成室内外精装修,小市政工程收尾,小学、中学项目实施室内外精装、机电安装,同步开展小市政建设。医院项目基础结构已完成,正开展地上主体结构施工。
24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城际铁路联络线、平谷线等建设,启动过境货运功能外移研究工作。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建设正顺利开展;城际联络线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研究;货运外移研究工作正积极推进。
25深化区域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落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推动开展京津冀区域新车执法抽检。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加强上游联合保水,确保密云水库水源安全。持续推进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完成封山育林25万亩。推动建立京津冀区域合作危险废物转移白名单制度。已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并协调各承担单位推进落实。
26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在津冀布局更多产业链项目和创新成果应用场景,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的规划衔接和融合,强化区域“三链联动”。推进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办好“京津冀之声”广播,打造协同发展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工作创新推进平台、发展成果展示平台,营造协同发展良好氛围。已将相关工作任务纳入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并协调各承担单位推进落实。支持“京津冀之声”广播开播,商请津冀两省市协同办支持“京津冀之声”相关工作。
27加强就业、养老、社保等政策衔接,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召开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会同市民政局汇报跨区域养老合作情况。将完善养老协同联动机制、推进社会保障顺畅衔接等工作纳入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推动落实。
28滚动实施城市南部地区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首都商务新区规划建设,完成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推动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抓好丽泽金融商务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房山高端制造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提升南中轴发展环境。《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已经市委相关会议审议通过,正在履行印发程序。
29完成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十大攻坚工程”建设,做好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促进中欧创新交流合作。制定京西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北京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十大攻坚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完成进度均达全年目标的6成以上。金安桥站交通一体化及工业遗存修缮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成,1号高炉已完成主体及二次结构施工,2号、4号高炉正开展消隐施工。京西示范区2020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等级,中关村石景山园获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扬示范园区。门头沟区获得2020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通报表扬。
30启动实施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进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和北清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回天有我”报到服务,推进多方参与共治。《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审议,拟于近期印发实施。印发《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度实施项目表》,并持续推进回天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清华长庚二期项目完成土护降施工,正在开展主体工程招标;北清路完成京张节点施工,正在办理树木伐移手续,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和可研评审工作。组织协调市级单位开展“回天有我”报到服务近300次。
31落实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支持适宜功能和产业向平原新城布局,提升综合承载力。《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相关会议审议,拟于近期印发实施。加快研究市级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提高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布局支持政策全覆盖。
32推动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加强生态涵养区补短板强弱项,丰富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实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于6月5日印发,以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名义印发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2021年重点任务计划及结对协作重点事项。
33开通14号线中段等7条段城市轨道新线,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54公里,总里程达到781公里,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配合市重大项目办加快推动在建15条(段)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重点推动7条(段)拟2021年开通线路。配合市交通委加快推动轨道交通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建设。
34编制市郊铁路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副中心线(西段)和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推动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工程。正在加快编制市郊铁路五年建设行动计划,并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城市副中心线(西段)和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实现控制性节点工程开工建设。
35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绿色能源比重。执行第五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研究编制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深化节能综合实施方案。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要点》和《2021年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要点》。支持4批15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领域标准制修订。发布4项节能量核证方法学及工具软件。组织节能技术产品征集。
36深入实施生活垃圾管理和物业管理条例,以居民家庭和社会单位为重点,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探索实行非居民垃圾投放计量收费管理,新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驿站600座,大力推进可回收物体系规范升级,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加强指导监督,继续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业委会成立比例,完善物业管理配套政策体系,推进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改革试点。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挥价格机制作用,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非居民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收费情况,完成非居民厨余垃圾清运处理样本企业成本调查,配合市城市管理委研究完善非居民垃圾计量收费管理相关政策措施。
37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举办中国(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牵头编制了《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并以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实施。
38落实健康北京行动计划,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力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出台传染病防治条例,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研究建设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等医疗项目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支持市疾控中心新址项目建设,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持续深化研究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综合保障基地建设方案。
39开展示范托育机构试点。启动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完善保教费价格机制,着力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公办幼儿园均衡化发展,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均衡的幼儿教育服务。对不同类型幼儿园开展调研,启动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成本监审工作,进一步了解运行管理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研究本市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政策。
40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加快建立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体系,创新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接各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行动计划研究工作,深入国有、民营企业了解职工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需求,调研房山、怀柔、大兴、密云等区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和举措。目前,正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继续完善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政策措施研究。
41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研究编制过程中,研究健全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落实生产要素市场评价和报酬决定机制的相关要求;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路径和举措的相关内容,研究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高农民收入相关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42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修订完善市区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各类预案的相互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严格落实行政办公区有关防控要求,坚持疫情信息每日“零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坚持动态调整内部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抓好全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对办公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健全疫情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43持续做好社区、公共场所、特殊场所、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场所等常态化防控,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进入委办公区及在电梯、会议室、多人办公室、楼道走廊等公共区域佩戴口罩要求,保持安全间距,避免人员聚集感染。严格落实分区错峰错时就餐要求,规定进入餐厅用餐必须佩戴口罩,取餐时保持1米间距,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44提升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能力,抓好货源组织、批发销售、物流配送、储备调控、应急响应、信息化支撑“六体系”建设。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物流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支持。推进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楼房仓等项目建设,提升成品粮储备能力。开展常态下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布局体系研究,认真配合市商务局研究编制“十四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河北疫情期间会同市商务局、市卫健委设立临时核酸检测点,为运送生产生活物资进京司乘人员提供检测服务。
45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第六轮巡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涉及我委任务落实落地。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第六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涉及发展改革部门26项整改任务中,已整改完成19项,正在持续推进的7项。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会同有关部门对安定循环经济园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等医废项目进行联合调度,推进项目建设。
46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福建、广西、河南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等,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培训、实地参观等。举办征文、歌曲传唱、知识竞赛等活动。围绕治理类街乡镇、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回天地区”治理、解决民生诉求5方面办实事。
47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印发《北京市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2020年本)》,组织“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共资源交易等政策解读,开展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专项活动,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48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提案。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立法。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严格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处理建议提案并做好答复准备工作。
49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七种能力”要求,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引导激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奋发有为建功新时代,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做好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和干部监督管理,强化政治把关,加强考察考核及结果运用,统筹开展各类考核评优工作,向参与基层、重点工作的部门和干部倾斜,强化正向激励。着力推进轮岗交流和教育培训,通过选派挂职、下沉锻炼等形式在重大斗争一线培养识别干部,用好职务职级“双通道”,为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50完善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机制,加大督查力度,优化绩效考核,构建上下贯通的抓落实体系,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和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健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考评工作体制机制,抓细抓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落实,建立综合考评事项日常填报清单,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落实,持续提高全委管理服务水平。
51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非紧急、非必需项目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2021年非刚性、非必须预算安排,2021年财政拨款经费项目安排金额比2020年下降7.43%。按照本市统一部署,梳理通用共性项目情况,开展2021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52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部署廉洁过节工作,对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约谈提醒,通报典型案例,加强明察暗访,督促责任落实。与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人员组成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交叉检查。持续精文简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严防“四风”反弹回潮。
5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多到改革开放前沿学习先进经验。建立委领导开展基层调研常态化机制和工作安排,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实、“两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全委各处室对19个治理类街乡镇“一对一”开展蹲点调研,帮助基层协调推进重点工作。加强对上海、天津、张家口、杭州、山西等外省市先进经验学习调研。
54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常态化“经济体检”结果运用,坚决惩治各领域腐败问题,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良好形象。召开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抓好年度任务部署。制定委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安排和个性化主体责任清单,印发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考核结果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问题清单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专项巡察整改。明确内部审计责任体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防控廉政风险。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