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规划计划文本 > 五年规划

政务公开

  •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其他
  • [发文机构]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实施日期] 2006-09-30
  • [成文日期] 2006-09-30
  • [发文字号] 京政发〔2006〕36号
  • [废止日期]
  • [发布日期] 2006-09-30
  • [有效性] 失效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序 言

  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强化首都职能,为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特编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社会公共服务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公共服务。本规划涉及的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内容。

  本规划是对全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本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


  本规划期为2006年至2010年。

 


 

  专栏一: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公共服务是指由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的满足全社会或某一类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服务,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其范围不仅涵盖了所有的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也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社会生活。公共服务虽然是政府的职能,但公共服务的运行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相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社会公共服务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中,以满足公众基本需求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公共资源为主要支撑、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不限于一般社会事业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除了本规划涉及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科技普及、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

 



  

  第一章   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基础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系基本完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执法监督、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以文化馆、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养老助残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等基本建立;首都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交通科学管理体系等基本形成。

  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初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覆盖率达到81%;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100%的街道、乡镇和社区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面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丰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安全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考录取率达到70%以上;千人医院床位数和执业医生数分别达到6.65张、4.32人;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2.7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一些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05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婴儿死亡率为4.35‰,孕产妇死亡率为15.91/10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09岁;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在世界主要首都城市中,北京是刑事犯罪率、交通死亡率、火灾发生率较低的城市。

  二、主要问题

  北京市社会公共服务虽然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基层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单一,优质资源供给不足。

  发展模式简单粗放。社会公共服务重供给、轻需求,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投入、轻管理运营,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亟待加快扭转。

  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薄弱、供给不足、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尚未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机制。

  空间分布过度集聚。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配置相对不足,缺乏能够有效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管理运营效率低下。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行业垄断严重,投资渠道单一,管理体制僵化,运营模式陈旧,项目建设管理粗放,政府投资效益不高。

  三、发展趋势

  社会公共服务新理念逐步确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从偏重经济增长,转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从单纯强调社会事业的消费性质和对经济的依赖,转到重视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作用上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保障条件;从片面强调投入、以投入决定事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注重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模式上来。

  工作重心发生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把社会公共服务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上,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放在提高农村和远郊区县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上,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放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上,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放在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薄弱领域上,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目标新定位,要求我们通过进一步加快建设功能完备、水平一流、运行高效和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首都职能,服务中央政府,服务本市市民,辐射和带动全国的社会发展;通过对外开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建设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创新能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通过不断完善覆盖社区、以人为本、可及便利、公平和谐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宜居城市的建设。

  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后,人民生活水平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日益多样化。这种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提供模式,加快开放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努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服务能力面临考验。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将是对我市能否提供安全、高效、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的一次全面考验。要确保为奥运会提供一流的安全保卫、一流的医疗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加强公安、卫生等联动;要确保奥运体育设施的高效运行及赛后合理利用;要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大发展;要充分体现“人文奥运”理念,开展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