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政务公开

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日期:2016-01-23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5年工作进展

  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快落实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各项任务,积极推动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和试点示范,全面拓展和深化与津冀的合作,实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系统谋划部署,全力推进《规划纲要》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规划纲要》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好《规划纲要》,首先要全面准确领会协同发展的精神内涵。去年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学习《规划纲要》,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宣讲活动。通过学习,广大干部学出了境界、学出了信心、学出了思路、学出了干劲,为推进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落实好《规划纲要》,其次要有抓手。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系列贯彻文件,形成了“当前(2015年)有重点项目、近期(2017年)有工作要点、中期(2020年)有五年规划、远期(2030年)有贯彻意见”的一揽子推进体系。落实好《规划纲要》,还要有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9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二)坚持疏控并举,有序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

  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坚决有力地推进四类非首都功能重点领域调整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严控增量力度持续加大。修订发布2015年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禁限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禁限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统一提高至79%。2014版目录发布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3万件。

  二是存量调整疏解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疏解和升级,出台了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化水价、电价和分区域差别化的气价、热价政策,充分发挥工业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奖励资金、污染扰民企业搬迁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全年共关停退出污染企业326家,2013年至今累计调整退出1006家。严控高耗水农业发展,减少小麦生产面积19万亩,生猪、肉禽生产规模分别调减5%、10%。撤并清退150家低端市场,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累计撤市闭市7个市场主体,实现疏解升级20.6万平方米;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关停7家市场,腾退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疏解商户4081户,改造升级8家市场,减少摊位841个;东天意市场腾退摊位350个,疏解从业人员1050人;西直河石材市场拆除180万平方米,减少流动人口3万人,清退土地115万平方米;新发地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功能加快外迁,首批300余家商户签约落户河北省高碑店市,在外埠设立分市场15家、签约生产基地300多万亩。北京城市学院5000余名学生和1000余名教职人员迁入顺义杨镇校区;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新迁入500余名学生,建筑大学疏解1100名学生至大兴校区。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已经确定,行政办公区起步区开工建设。

  (三)狠抓项目落地,加快实施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大力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一是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有序运转,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已经京津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京张铁路、京台高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先期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国省干道“瓶颈路”相继打通或扩容。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投入使用,省际班线公交化改造试点稳步推进

  二是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力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全年压减燃煤约600万吨,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和承德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与津冀签署了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10.3万亩密云水库上游稻改旱工程、张承水资源环境治理合作等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产业对接协作持续推进。集中推动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努力形成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建立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投资建设公司,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首钢京唐公司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已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审议。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初步制定完成。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成效明显,北京现代河北沧州第四工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今年10月份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发动机20万台的生产能力。新乐三元工业园厂房竣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9家企业开工,建设规模达150万台服务器的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市级集中示范、区级积极对接、企业延伸布局、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格局。据统计,2014年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创新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加紧制定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方案,大力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4家创新主体签约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制定产业转移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实施办法。通关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节省近三成。三省市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旅游“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加快推进。

  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本市已有50多家医疗机构与河北省100余家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北京朝阳医院等4家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的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三地参保人员社会保险信息实现相互核对及协查。

  二、2016年工作总体考虑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时不我待紧迫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拓展协同发展广度和深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实现2017年近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着力依法依规、有序有效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坚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统筹推进,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北京环境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要求的功能,坚决加快予以疏解。在工作推进中,更加注重市区统筹,形成合力。加强市级层面的工作统筹和政策支持,健全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疏解工作格局;更加注重区域联动,系统突破。深入研究制定重点区域统筹疏解治理的意见,以重点疏解项目的集中突破带动区域整体疏解和产业提升,实现疏解一个,带动一片;更加注重破解难题,取得实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消除不利于疏解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做好功能疏解与城市管理、人口调控的结合。要紧紧围绕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做好“三个聚焦”,精准对接,精准疏解,坚决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攻坚战。

  一是以聚焦平台促疏解。制定本市产业转移对接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意见,围绕集中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结合“微中心”规划建设,与津冀统筹规划布局产业转移平台,特别是明确本市区域性批发市场的主要承接地,引导企业向具有承接优势的专业化平台集聚,实现由多方互动向集中承接转变。

  二是以政策研究促疏解。在继续落实好本市工业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奖励等既有政策,严格执行并完善企事业单位用气、用热、用电、用水分区域差别化定价政策的基础上,推动调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涉及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企业转移中遇到的产值分计、税收分享、社会保障、资质互认等问题,逐项研究制定对策措施,调动疏解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的高度出发,系统研究提出疏解腾退空间利用工作意见。

  三是以机制创新促疏解。加强疏解地和承接地的协同联动,加强与津冀两省市多层次、常态化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完善承接功能疏解的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相关承接地关于专业性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支持政策的研究和落实。

  (二)着力抓好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大项目

  一是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全面落实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加快交通拥堵治理;适应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需要,加快推进京张铁路、京唐城际、京台高速等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和公路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二是加大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力度。全面落实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压减燃煤工作方案,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工程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研究推动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三是加强产业转移和对接协作。更加聚焦构建“4+N”产业合作平台,创新共建共管体制机制,贯通产业上下游链条,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带动区域经济实力提升。

  (三)着力推动一批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政策方案落地

  一是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入落实国家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制定形成《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冀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重点在先行先试政策交叉覆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优化创业投资税收等方面开展创新试验。

  二是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跨界河流水环境管理会商机制,联合编制重点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推动三地信息共享、联防联训及联合演练。

  三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方面。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进密云区、延庆区、怀柔区与河北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建“3+2”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另外,要聚焦张承两市与本市相邻接壤的贫困县,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合作;深化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合作发展,全力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