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4-13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将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市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包区包片,各区、各部门力度大,干劲足,工作实,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快于时间进度,整体进度达到30%左右,全市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整体氛围,实现了“开门红”。
下面,我就“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有关背景和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专项行动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
今年年初,市政府印发了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2017年工作计划,目的就是不断提高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随着专项行动开展三个特点越来越突出:
首先任务统筹。近年来,首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减量发展”,突出强化“生态红线、人口上限、城市开发边界”三线的要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疏解、整治、提升”把这些重点任务统筹了起来。专项行动共包括了十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这是对一直以来开展的疏解和治理工作的进行了打捆,实质上更是强化了工作统筹、资源聚焦、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面子里子一起抓,提升了疏解和治理的效果。目的就是要通过疏解整治的减法,实现留白增绿、腾笼换鸟、功能提升的加法,补齐治理短板,便利群众生活,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机制创新。专项行动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牵引,集成了近几年城市治理专项工作,在市一级层面加大统筹,整体研究推进。市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包区检查,包片治违,加强了统筹调度。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市各牵头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区落实主体责任,将计划任务细化到项目和点位,做到市区“一本账”。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市长和局长,区长和街长、巷长,都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抓落实,做到了“一竿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市建立了月度进度通报机制,每月进行排名,在首都之窗、千龙网等网站开辟专栏对专项行动进展前三名进行表扬,全市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整体氛围。
三是全民参与。突出市民主体地位,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通过探索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增强家园情怀和责任共识。各区在专项行动开展过程中,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宣传在先、发现在先、入户在先、自拆在先,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专项行动中来。比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在“开墙打洞”整治过程中,不仅有任务清单,还梳理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两个清单一起抓落实。工作有力度的同时,还让百姓感受到了温度,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各媒体对专项行动持续进行了集中深入报道,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为专项行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这次专项行动的开展,打的是组合拳,啃的是硬骨头,体现了高标准、精细化,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整治城市痼疾顽症、提升人居环境统筹起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共享的生动氛围,共创首都美好家园。
二、一季度专项行动开局良好
(一)整体进度达到30%左右,略快于时间进度要求。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1180.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29.4%,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相当于去年1-7月的工作量。疏解完成38个市场和13个物流中心;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66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297家;清理直管公房转租转借3802户;全市签订棚户区改造协议、搬迁腾退及修缮加固1.5万户;城乡结合部改造第二批试点拆迁腾退120.5万平方米;查处占道经营违法行为3.6万件,整治无证无照经营6112户、“开墙打洞”6091处;以上专项任务完成进度均达30%以上。在各区综合排名中,朝阳区、西城区、丰台区完成量为全市前三名,石景山区和西城区、顺义区、怀柔区、延庆区完成进度为全市前三名。
(二)集中连片疏解整治效果显现。按照年初工作任务安排,对中心城区22个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核心区是重中之重,重点区域整治目标是要拆除违法建设、实现“无违法经营、无违法出租房屋、无地下空间‘散租住人’”的“三无”目标。围绕故宫周边,一季度东城区、西城区对南北池子大街、南河沿大街、西堂子胡同、煤渣胡同、故宫北侧等街面集中治理“开墙打洞”、拆除违法建设,完成治理150余户,其中彻底封堵114个临街门脸,拆除违规广告牌匾132处,解决了什刹海街道陟山门街存在20多年的商户摊位占道经营违法行为。圆明园21号院(二河开地区)提前2个月完成拆违任务,海淀区政府、市国资委、首农集团三方共同组建拆除腾退领导小组,加大指挥协调调度,属地9个执法部门联动配合,基本拆除全部违法建设约7万平方米。加大永定河引水渠治理,海淀区拆除沿岸全部违法建设,腾空房屋2327间;石景山区完成沿岸全部住宅拆迁,正在拆除剩余7处非宅;下一步腾退后的土地将整体建成环保绿道。围绕通往城市副中心的广渠路二期和长安街东延两大廊道建设,朝阳区清理整治管庄木材厂,启动广渠路南侧大郊亭村非宅和王四营段拆迁,拆除非宅面积11万平方米;开展长安街延长线环境整治,拆除7.5万平方米;通州区将广渠路东延运河西大街列为区内重点街区拆违示范试点,畅通道路交通功能。
(三)综合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上下多方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发力。针对违法建设拆除中出现的问题和“开墙打洞”整治工作难点,各部门主动对接建立多维合作工作机制。通过疏解整治、齐抓共管,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规模大、长期存在的城市痼疾。海淀区魏公街、民大西路周边学校及住宅区众多,人流量大,道路两侧占道经营、私设广告牌现象严重,也滋生了无照经营、露天烧烤、店外经营大排档等各类违法行为,整治前该处已经形成了40余摊位聚集的大型摊群,长期得不到治理。属地街道、城管执法部门实时监控,联合整治,联合执法,持续开展“零点行动”与“拂晓行动”,恢复了地区整体环境秩序。昌平区东小口镇半截塔村马路集市脏乱问题突出,高峰时期占道经营摊点多达400余个,交通堵塞严重,多年来一直困扰周边居民。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镇政府集中力量,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共拆除侵街占道的各类私搭乱建14800余平方米,拆除广告牌匾950个,统一更换285块制式牌匾,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商户32户。同时,利用腾退出的空地新建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位320个,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四)疏解整治后的提升效果逐步显现。疏解整治一方面要补短板,建设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便民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以及停车场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一季度全市新建和规范提升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00个, 其中,蔬菜零售网点75个、便利店28个、早餐店21个。另一方面,要治环境,留白增绿,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比如今天下午大家要去采访的永定河引水渠沿岸,利用关停废品收购站腾退的空余土地,修建了花园式停车场5000余平方米,建设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及社区公益健身场,修建“微型花园”20余处,改造景观小品及彩绘涂鸦墙约2公里。规划部门牵头制定《“百街百巷百社区”精品治违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打造“百街百巷百社区”精品治违示范工程,加强违法建设拆除和后续利用督查考核,要求拆后腾退土地“留白增绿”3200公顷以上。在疏解整治中,也注重产业提升,引入新的业态和高端要素。比如,今年以来,延庆区以中关村延庆园为契机,加快建设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使之成为首都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承接地。
二、三季度是全面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最重要的阶段。要进一步聚焦重点,加快疏解整治进度;集中开展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加快出台推进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支持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新建、规范和升级等政策;加强专项行动的督查核验,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专项行动的开展,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支持。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支持这项工作,突出“提升”效果进行宣传,增强群众获得感。我们也将积极配合大家,加强整体宣传策划,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推出典型案例,强化专项行动宣传整体效果,凝聚社会共识,营造人人动手、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