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调查征集

政民互动

关于推荐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关于推荐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公示

日期:2012-11-0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关于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193号)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做好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参评国家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京发改〔2012〕894号)精神,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各部门、各区县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名额分配情况,经我市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拟推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县经济处等9个集体、李金海等18名个人作为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表彰推荐对象。目前,我市推荐名单已通过国家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在上报正式推荐材料之前,须对初审通过名单进行公示。

  按照推荐工作要求,现将评选条件、拟推荐对象名称或姓名、简要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可通过电话、传真和信函等形式向市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情况。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联系电话:010-66415588-0412

  传真:010-66411514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丁2号天银大厦C东座

  邮政编码:100031

  

  附件:评选条件、拟推荐名单和简要事迹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1月5日

    

  

评选条件、拟推荐名单和简要事迹

  一、评选条件

  (一)先进集体评选条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被推荐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森林法、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各项林业、农业、水利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2.高度重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积极组织和参与工程建设,成绩显著;认真落实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质量高、效益好。

  3.领导班子团结,岗位责任落实,重视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建设,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模范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措施得力,管理规范,照章办事,勤政廉洁,纪律严明。

  (二)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心集体,团结同志,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中认真履行职责,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对推动本单位、本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事业有重大影响;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8年以上或累计工作10年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长期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一线工作,完成的工程建设任务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

  2.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科研中有重要发明创造,在重大技术革新和推广方面有突出贡献,或长期从事科研、教学、规划设计工作,对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起到突出作用;

  3.长期组织、领导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积极推进本地工程建设开展,并取得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关心、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在舆论、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5.长期从事管护工作,防止人为破坏沙区植被工作成绩显著,事迹突出。

  二、拟推荐名单和简要事迹

  (一)先进集体简要事迹(9个)。

  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县经济处充分履行市生态办的具体职责,牵头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规划及相关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统筹项目实施管理,创新项目审批方式,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区县,加强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监管,做好服务员和协调员。在工程建设中注重扶持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工程科主要承担北京地区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先后参与编制了北京市防沙治沙、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项重大生态建设规划以及山区困难地造林等技术规定,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速生丰产林等10大治理模式。加强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京津风沙源区生态林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多项研究成果屡次获奖。

  3.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技术科主要负责水土保持研究、技术、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新模式并制定相应技术规范;开展了水土保持、污水综合治理课题研究1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7项;建成全国首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3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4.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林业站主要负责斋堂镇造林工作。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为构筑“首都北京西部绿色屏障”,林业站科学规划,全力打造20公里山水画廊,坚持地块规划早,开工启动早,施工队伍确定早,完成任务用时早“四早”原则,将质量管理应用到造林全过程,确保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北京市昌平区林业工作站主要承担昌平区的造林工作。为确保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林业站积极组织协调,严把工程质量,克服各种困难,确保项目竣工,总治理规模85.789万亩,使昌平区山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多次获得优质工程奖,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

  6.北京市平谷区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主要承担平谷区水利生态规划和建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水土流失监测三项任务。注重宣传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培育民众水保意识;加强施工进度和质量监管,深入施工现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治理率排在全市前列。被评为平谷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优秀班组。

  7.北京市怀柔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山区建设科负责怀柔区移民搬迁工作。在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移民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反复评估论证,尊重并保护农民权益。注重集成政策、综合治理,不仅解决了饮水难、出行难、通讯难、看病难、上学难、看电视难、安全保障难等“七难”问题,还发展了白河湾、天河川等沟域经济,实现了搬迁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8.北京市密云县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统筹实施密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过程中,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结合水源水质重点保护区域实际,加强项目前期论证,严把项目质量,促进了密云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过十余年工程建设,全县土壤侵蚀强度由中度降到轻度,地表水保持Ⅱ类水质标准,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9.北京市延庆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粮经科负责实施延庆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业项目。结合延庆的自然条件,引进推广了紫花苜蓿“中苜1号”等十多个饲草和中草药品种,创造了延庆县种植业技术推广历史的多个第一。把生态保护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药材、饲草等产业发展。实践成果《青贮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获得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一等奖。

  (二)先进个人简要事迹(18人)。

  1.李金海,1963年11月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主任。李金海同志自2002年来工作在首都防沙治沙第一线上,工作中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常常深入基层调研,每年造林期间,他深入工地,悉心指导。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努力创新,现后出版和发表了各种专著、论文10余种, 主持制定了5部北京市地方标准,首次在全国系统地提出林下经济的概念和技术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2.胡俊,1963年12月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胡俊同志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深入工程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多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鼓舞着身边的人,同时也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3.毕勇刚,1970年5月生,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主任。毕勇刚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善于转变思路、开拓创新,推广了水源保护、绿色产业等4种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筛选和研究出了农村污水处理、库滨带建植等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用技术近40种。先后荣获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水利部大禹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4.化相国,1979年11月生,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生态建设科科长。化相国同志参与编制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规划,制定并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坚持深入工程建设一线,实地调研,现场解决问题,平均每周驱车100多公里到工程建设现场监督指导。在实践中注重理论总结,参与的“北京市构建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体系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5.齐智,1973年4月生,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山区处副处长。齐智同志负责统筹山区生态移民工作,参与研究制定了《关于山区采空区泥石流易发区农户实施搬迁意见》等多项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相关政策,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加大生态移民村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将工程建设与改善民生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山区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6.刘刚,1963年9月生,北京市农业局粮经处处长。刘刚同志负责统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业工程实施工作。积极推动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工程实施,提高了冬春农田覆盖度,减少了农田沙尘发生机率,提升了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工作中勇于探索,提出了果草牧联动、加工企业带动、果+草+休闲采摘联动三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

  7.曹玉亭,1958年1月生,门头沟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曹玉亭同志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积极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注重综合开发,相继建成韭园、炭厂等各具特色清洁小流域,实现了生态产业富民并举。重视调查研究和理论总结,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近10篇。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8.隗有龙,1959年3月生,门头沟区林业工作站站长。隗有龙同志积极开拓进取,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山头地块,开展困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及时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 “全国优秀测报员”、“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9.董兴华,1967年8月生,昌平区林业工作站副站长。董兴华同志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经常深入各工程区实地踏查,指导设计和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注重细节,对挖坑规格、苗木质量、栽植技术严格要求,工程建设质量获得好评。被评为“北京市林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0.胡宗明,1972年3月生,昌平区水土保持工作监督站站长。胡宗明同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率先编制的“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全面推广。2004年率先开展了响潭水库上游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总结了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先后获得 “昌平县人民政府科技推广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11.陈志启,1957年1月生,平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办主任。陈志启同志作为统筹全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的业务负责人,不但组织协调各项工程实施,还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和监督,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工作在工程工地。积极统筹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促进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

  12.崔景富,1970年2月生,平谷区园林绿化局林业科科长。崔景富同志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对工程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充分论证,精心组织安排、技术指导、检查督促,圆满完成每年治理任务,得到市、区有关领导好评和当地群众认可。先后被首绿办、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3.安旭,1955年11月生,怀柔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安旭同志领导水保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主持建设的青石岭小流域样板工程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工程建设中,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村庄美化、民俗旅游相结合,取得了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注重理论总结,主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与实践”等科技项目多次获奖。多次被怀柔区水务局、农工委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14.王春雷,1974年12月生,怀柔区园林绿化局造林科科长。王春雷热爱工作、甘于奉献,主导编制《怀柔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狠抓工程质量,坚持深入工程一线,造林效果显著。他把自己最青春的年华献给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先后获“北京市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首都绿化美化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15.韩富贵, 1980年3月生,密云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韩富贵同志负责密云县京津风沙源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理念,在核心期刊上多次发表论文。深入基层,几乎没有休过假期,经常驻扎工地现场,带领技术人员跑遍每一个乡镇。工作业绩突出,连续九年被评为密云县水务局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16.李如明,1960年2月生,密云县园林绿化局林业站干部。李如明同志全程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主要从事外业工作,风餐露宿,积劳成疾,尽管患有慢性胃病和高血压病,但他对工作的热忱却丝毫不减。跑遍全县各个造林工程点,对工程地点和植物都了如指掌。

  17.张顺银,1963年10月生,延庆县园林绿化局林业工作站站长。张顺银同志主要负责工程具体实施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涉及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亲力亲为,并带领技术人员一遍遍实地踏查,从不畏惧山高路远。曾荣获首都绿化美化积极分子、北京市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刘银山,1974年9月生,延庆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干部。刘银山同志主要负责全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施工指导以及安全生产工作。从事水保工作十年来,走遍了延庆县的山山水水,行车40余万公里。负责的大浮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一等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延庆县水务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