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26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中关村论坛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成功举办,全景式、多角度展现京津冀三省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京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的生动实践,取得广泛社会反响。
近年来,依托中关村论坛(科博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展已举办3届。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主题,由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办、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办联合举办。展区分为10大板块,具体包括:综述,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构建京津冀“2+4+N”产业合作格局,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展望等内容。
展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展区布局上,注重体现“三圈”。展区整体以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为框架,与北京新两翼、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等内容有机融合,系统展现三省市携手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二是在展示方式上,注重形式多样。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电子沙盘、LED大屏幕、多媒体呈现等现代展示手段,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使展示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和立体化。三是在展品选择上,注重“科技含量”。经过精心筛选,展品充分体现了三省市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新成果。比如,长五、长七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由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是京津两地在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的代表性产品。北京地铁冬奥支线列车模型,由北京市属国企京投公司在河北建立的河北京车制造基地生产,体现了“北京设计+河北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展区主要展示了京津冀三省市加强协同联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效。
一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修订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过2.44万件。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实现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3所学校项目全部建成交付,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将于今年9月竣工交付。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加大,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成立天津港集团雄安新区服务中心,2022年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集装箱操作量超过1.3万标准箱。
三是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市级机关迁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加快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优质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北投集团、华夏银行等一批市属企业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运河商务区分别注册企业382家、1.97万家。
四是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两地对接道路达10条,厂通路公路部分总体工程进度过半,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北三县至北京国贸地区通勤定制快巴试点开通,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2019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意向投资额约1080亿元。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开展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合作。36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域通办。
五是唱好京津“双城记”。举办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为两地企业搭建合作对接平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4000家,深化京津口岸通关合作,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天津港规划衔接融合,天津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六是构建京津冀“2+4+N”产业合作格局。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2+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签约北京项目500余个,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95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
七是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开通运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5.1%。持续实施京张、京承等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50余个,65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京冀携手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双奥之城”。
八是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立,并在燕郊、通州、天津建立分中心,加快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耦合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京津冀三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强化交通、生态、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协作,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