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我委参加“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大气污染治理专场发布会

日期:2021-01-19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月18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专场上,我委一级巡视员、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详细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北京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拓展绿色空间容量相关工作成就,展望“十四五”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并回答记者提问。

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布署,“十三五”时期,我们把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作为关键路径,把提升能源效率作为关键支撑,把促进绿色发展作为关键保障,助力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持续好转,能源结构调整做出关键贡献。

第一,能源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

“十三五”时期,本市全力打好压减燃煤攻坚战,能源结构加快优化,全市优质能源比重由2015年的86.3%提高到2020年的98.1%。据专业研究机构分析,近二十多年来,压煤措施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

压减燃煤近千万吨,贡献最突出。全面建成四大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十三五”时期,压减燃煤占全市煤炭高峰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完成约3万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施民用散煤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73万吨,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中比重由13.7%降为1.9%。

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电能力持续提升,增加外受电通道,输电能力从1700万千瓦增加到3100万千瓦,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外送格局;城镇天然气管线达2.8万公里,天然气消费量从2015年的1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90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撑了“煤改气”。清洁供热规模不断扩大,构建“集中供热+区域热网”清洁供热体系,全市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运输结构清洁化加快推进,实施新车国六(B)排放标准,发展新能源汽车,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2.5万个、换电站140余座,基本形成小于5公里服务半径充电网络。

可再生能源应用总量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目标。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利用的支持政策,光伏、热泵开发利用规模分别达到51万千瓦和5915万平方米,风能、生物质能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万千瓦和37万千瓦。初步测算,2020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总量超过600万吨标准煤,占比超过8%以上。

第二,能源利用效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把节能降耗作为源头措施。落实“五个强化”: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三级双控”目标考核制度,落实分级管理责任,规范实施节能评估和节能监察。强化“内涵促降”系统治理新路径,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和重点用能单位审计,发布98项节能和循环经济标准,在27个行业试点开展能效领跑者活动,实现工业、大型公建、公共机构、农业等领域清洁生产全覆盖。强化技术支撑,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挥节能改造、余热回收等重大项目引领带动。强化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出台激励约束类价格政策,实施全国最严的差别水价、电价政策,健全信息、金融等服务机制。开展碳交易。强化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开展节能宣传,促进全社会节能意识,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初步核算,“十三五”前四年,本市以约8.2%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约29.2%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全国最优、万元GDP能耗0.23吨标准煤,下降幅度全国最大、“十三五”期间预计下降21%左右,有望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节能任务的省级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推动减量发展留白增绿,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成为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新增城市绿地3600公顷,新建城市休闲公园190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460处。平原森林面积达到245万亩,平原绿网格局基本形成。大力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实施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首都山区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夯实。累计恢复湿地1.1万公顷,密云水库实现21年来最大蓄水量。重点实施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五环路、六环路、大兴机场高速,京张高铁、市郊铁路怀密线等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25年来首次实现北京段全线有水,绿色生态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

展望“十四五”,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构建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支持,使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

记者:下一步北京市能源发展重点有什么考虑?

王英建: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一直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本市能源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的优质能源占比达到了98%以上,这在整体的结构体系当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除去结构以外,我们的能源结构运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保障了重大活动的需要,保障了城市运行的需要,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能需要。

总体而言,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我们总结为“又稳又好”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央的要求,根据市委全会对“十四五”期间的建议要求,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的工作研究。

“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首都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更好更优更稳”的总体要求。

一是在坚强韧性发展方面,坚持多元多向、多能互补、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能源系统综合保障能力,着力增强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坚强智慧城市电网,发挥电力在能源互联网当中的纽带作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推进电气化发展。完善天然气管网体系,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优化供热体系结构,促进供热智能新技术的应用。优化成品油供给。完善体系化防控措施,提高能源型系统的韧性水平,实现坚强韧性的目标。

二是在智慧高效发展方面,推进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推进能源新技术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重点突破一批能源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构建多能互补、精细调控的新型智慧供能系统。加快热网系统智慧化、高效化改造,全面推进余热利用。 

三是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理念,推进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与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设施、矿山修复治理的融合发展,进一步突破氢能、超低能耗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新能源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主力。推动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及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区。加大绿色电力调入力度。促进山区农村能源的科学利用。构建以光伏发电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体系,为实现碳达峰、扎实开展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0119发布会_副本2.jpg

发布会现场

0119发布会 王英建_副本2_副本.jpg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王英建介绍相关情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