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我委召开北京市2020年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1-01-07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月6日,我委召开“北京市2020年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介绍一年来北京基础设施主要发展情况。

2020年可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本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民关心关注的城市建设问题,在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了一些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积极进展。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近年来,我们锚定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在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一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快构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主骨架。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打造圈层式、网络化快速交通系统,加强流域协同治理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构建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围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城市轨道、路网、供排水管网的改造,促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更新提升。以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充分发挥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新动力源、新引擎作用,加快补齐城南、平原新城等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支撑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有序转移与承接。

三是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共建共生,融为一体。聚焦市民对出行便利、环境优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让基础设施更有“温度”,让群众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四是加强创新驱动,促进基础设施高水平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是许多高新技术良好的应用场景,我们更加注重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同时促进技术加速迭代更新,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具体工作,下面重点介绍五个方面的工作成效。

第一方面,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推动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立足“轨道上的京津冀”,构建支撑圈层发展、路地合作、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相互融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流动。

一是“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京雄城际全线建成通车,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旅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京张铁路延庆支线开通运营,从北京到延庆最快仅需26分钟,拉近了北京市区往返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距离”。京沈高铁计划近期正式投运,今年还将继续加快京唐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项目建设,计划完成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筑牢织密。

二是区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东延工程建成,与中段、西延段共同打造一条大兴机场北侧东西方向的“横贯线”,连接多条纵向高速路。京雄高速启动建设,将实现北京与雄安新区1小时快速直连。国道109新线高速加快建设,与河北张涿高速、京蔚高速相连,填补本市西向高速公路空白。建成国道105、宋梁路北延、通怀路三期等普通公路,新增公路里程约70公里,良常路南延、国道104等加快实施,形成衔接京冀的新公路联络线。今年,将随京雄高速建设,实施车路协同示范工程,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第二方面,加快提升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城南地区等重点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补齐城市副中心、城南地区、回天地区、平原新城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与承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加速优化调整。

一是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

交通领域,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支撑区域发展。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高效耦合,努力打造成为站城一体的交通枢纽典范。

全面启动东六环入地改造,有效缝合城市空间。基本建成广渠路东延地下快速路主体工程,加快实施通马路、通怀路等公路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周边新城交通联系。建成环球主题公园六环路立交和京哈高速立交,加快建设环球影城北、通马路交通枢纽,为环球主题公园顺利开园做好外围交通保障。

水务领域,实现温榆河(通州段)、宋庄蓄滞洪区二期主体完工,加快建设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通州堰”分洪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减运沟综合治理工程、镜河北段工程,提高城市副中心区域排水能力,营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开工建设榆林庄、甘棠船闸,加快推动北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

园林绿化领域,建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并正式开园,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张“金名片”,为打造城市副中心市民活力中心奠定生态基础。加快建设通惠河综合治理、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启动区、张家湾公园、西海子公园改建工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工建设梨园城市森林公园、云景公园等8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规模显著增加,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此外,积极做好重点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九棵树中路,加快实施颐瑞东路、玉桥西路南延、东六环西侧路等道路工程,基本建成通州文化旅游区综合管廊,做好环球主题公园配套市政保障。建成城市绿心S路、潞河湾街、张凤路,有效串联三大建筑及行政办公区等区域,便利市民进出城市绿心。

今年,计划建成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加快实施副中心站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大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温潮减河建设,加快完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保障防洪防涝安全。完成榆林庄、甘棠、杨洼船闸建设,推动京杭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建成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工程、张家湾公园一期工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二是全面落实国家赋予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推进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高起点战略定位。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秉持“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享有两个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区域,实现了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在空间和政策上的“三区叠加”,为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高水平谋划蓝图。围绕航空枢纽建设,确定了临空区的总规和控规,以及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构建“两区、三心、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打造以生命健康为引领、以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为基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1+2+2”的产业发展体系。

高质量推进建设。先后出台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大兴)实施方案和第一批、第二批制度创新清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噪声区安置房基本完成结构封顶,大礼路、青礼路建成通车,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礼贤站等加快实施。今年,将紧紧围绕推动首都民航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推动京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聚焦国际消费枢纽、国际航空总部园、智慧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京冀两个临空片区协调发展,支撑好本市“两区”建设。

三是加快补齐城南、回天等地区基础设施短板。

城南地区,建成开通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进一步加密城南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北延丽泽城市航站楼站开工建设,打造5条轨道交通线交汇的重要枢纽节点。启动建设京良路西段,连通京昆高速与京良路,新增一条城市南部地区进出中心城的快速通道。今年,将继续加快建设柳村路南段、通久路,在城南地区新增“一纵一横”两条通道。开工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打造城南地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推进中轴线生态环境品质提升。

回天地区,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回龙观公交首末站、回龙观公交保养场等工程建设,完成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工程,全面提升区域绿色交通服务水平。建成林萃路,打通多年的道路断点,新增一条进出中心城通道。推动一批停车场项目建设,因地制宜缓解停车难问题。聚焦百姓关注的积水问题,启动实施天通苑地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回天地区积水点治理工程,分步实现雨污分流,保障防洪排水安全。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正式开园,贺新公园、霍营公园基本建成,进一步提升回天地区生态环境品质。今年,将加快建设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提级改造工程,着力构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骨架。推进实施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南展工程,完善区域慢行系统。

第三方面,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交通发展的指示要求,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体、与地面公交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促进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市郊铁路高水平发展。围绕多方式、多渠道解决通勤难题,丰富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层次。顺利完成“630”和“930”工作目标,2020年6月30日,开通了城市副中心线西延,房山区增加1条联系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城市副中心线客流显著增加;开通通密线,串联城市副中心与顺义、怀柔、密云等本市东北部各新城和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等重点功能区。9月30日,怀柔-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进一步驶入中心城,满足沿线乘客需求。今年,将继续深化路地合作,研究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S2线等线路整体提升改造工作,推动线路向通勤化、公交化功能转变,同步推进霍营(黄土店)等市郊铁路微中心的规划建设。

二是进一步做强加密轨道交通网,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建成通车,亦庄有轨电车T1线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约727公里。加快实施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启动实施6号线、15号线、亦庄线增购车辆工程,缩短行车间隔,提升地铁运力。今年,将继续加快建设大兴机场线北延、CBD线等在建线路,计划建成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首都机场线西延等,打通14号线、8号线、S1线等线路剩余段。实施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启用改造工程等,加快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水平与服务效能。

三是加强公共交通枢纽节点建设,建成清河站交通枢纽,实现京张铁路与城市交通的顺畅接驳。以国铁清河站、丰台站、朝阳站等重点客运枢纽为核心,建成安宁庄路、上地东路,加快建设丰台东路、姚家园北路等一批次支路,形成局部微循环路网,保障火车站运营条件。今年,将继续加快实施苹果园、望京西、东夏园等城市交通枢纽,加快五环路以外驻车换乘(P+R)停车场建设,为小客车换乘轨道交通提供便利。

四是严格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要求,建成康家沟、王佐等公交场站,承接阜成门、永定门等核心区公交保养厂疏解功能。建成郭公庄立体公交场站,持续推进延庆公交停保中心、文旅区西区、施园公交场站及回天地区二拨子、回龙观中心站等公交场站建设,为公交线网优化创造条件。今年,将结合疏整促工作,启动开展阜成门、广安门等核心区公交维保厂功能疏解后再利用建设。

五是建成通车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24条次支路,建成化工路、林萃路等主干路,开工建设京密路、京良路西段等城市快速路,道路网密度不断提高。今年,计划建成高井规划一路、北辛安路、锅炉厂南路,持续完善城市骨干路网。

第四方面,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水环境品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做好首都城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功实践永定河“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生态治水模式,2020年春季生态补水实现境内永定河170公里河段25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水头最远到达天津武清境内,基本实现永定河京津冀段水流贯通,首都市民给予充分肯定。永定河平原北段两侧3公里范围内地下水平均回升2.16米,回补效果显著,涵养了地下水。今年,将继续加快实施永定河晓月生态修复、永定河山峡段和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

二是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及配套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大兴支线主体完工、亦庄水厂和石景山水厂主体基本完工,建成亦庄调节池,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大兴机场及临空经济区的多水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供水格局,可惠及超220万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高质量水源。

三是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1000多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和1200多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惠及人口超过140万人。通过自备井置换,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促进地下水位回升。2020年,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同比回升约0.3米,“十三五”时期地下水水位连续五年回升,整体回升超3米,地下水储量增加超过15亿立方米。重点围绕城市副中心、石景山区等区域,实施供水管网完善工程,进一步扩大公共供水管网服务范围。今年,将继续推动中心城区自备井置换工作,涵养区域地下水。加快推进丰台河西、海淀山后地区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服务格局。以“取、供、用、排”全链条、全环节在线计量监测为主线,加快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至68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5%。加快建设东坝、TBD等再生水厂,加强源头治理,不断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力度,2020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800余公里。再生水利用量提高至12亿立方米。

全面实施第一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后将覆盖10个区302个村,惠及农村居民16.9万户,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充分发挥河长制机制作用,加大河湖管控巡查力度,持续实施“清河行动”“清管行动”,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劣V类水体断面提前全面消除,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满足国家要求。

推进水环境品质提升,方便市民亲水。2020年,启动实施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通河道断点,打造便民的全新滨水空间,让市民更加方便地亲近自然,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需求。

第五方面,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绿色空间质量

加快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结合疏整促工作,合理利用腾退空间,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完善城市生态格局,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2020年建设各类公园绿地近600公顷,为约50万市民提供便捷可达的绿色休闲空间。截至目前,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一是超额完成一道绿隔“一环百园”建设目标。2020年,开工建设京城梨园二期、大兴区五福堂公园等一道绿隔公园4处,“十三五”时期累计建设一道绿隔公园21处。今年,将持续完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推进一道绿隔“闭环”。

二是推动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完善城市生态格局。建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实现开园迎客,加快推进温榆河公园一期及配套设施、园林绿化工程、清河生态治理及配套道路建设,启动实施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三是推进市民身边增绿,开工建设朝阳区豆各庄城市公园、大兴区上泽城市公园等项目,新增公园绿地约200公顷,填补公园绿地服务盲区短板。

四是落实每个区建设一处成规模的城市森林的要求,开工建设石景山区麻峪滨河公园、延庆思贤公园等项目,推进城市园林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看,2020年,我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背后,也蕴含着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理念新要求的实践。

一是融合发展,织补城市功能。比如,建设复合功能的现代化立体公交场站,嵌入有温度的“便民驿站”,提升周边居民生活便利性,让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成果看得见、可感知。2017年以来,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推进实施11个现代化立体公交场站,全部配备了便利店,其中,7处配备了咖啡厅,5处配备了餐厅,个别场站根据周边居民需求还配置了干洗店、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郭公庄场站配备了绿色休闲广场,东小营公交场站配备了足球场、篮球场。

二是完善设计,智慧精细服务。比如,在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13号线扩能提升等项目中,专门设计了站内导航等智慧乘客服务,以及智慧指挥调度等功能。再如,在温榆河公园建设“智慧大脑”,通过5G网络布局和创新设计,实现AI跑道、临水区安全提示等功能。再如,对路口进行秩序化设计,结合公交站点增设人行过街通道,提升乘客过街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是改革创新,激发市场动能。比如,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化,采用PPP模式建设京雄高速。采用市场化公开招投标方式,通过地块综合开发代建环球影城北、通马路枢纽。再如,在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通过枢纽上盖经营性开发收益反哺枢纽建设,实现项目整体资金平衡。

上述经验和探索,我们将在今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继续坚持,并不断优化、推广,提升北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密围绕市委全会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深化基础设施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发布会现场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介绍基础设施发展成效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