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我委组织召开“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培训暨2019年度试点项目征集工作启动会”

日期:2019-08-13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8月9日,我委组织召开“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培训暨2019年度试点项目征集工作启动会”,今年的征集范围为城六区及通州区。市区两级发展改革部门、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及项目涉及街道办事处、设计单位、责任规划师等近150人参会。

  培训会上,我委结合已实施项目,对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申报条件、支持政策、审批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等进行专题培训;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介绍本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及街道导则等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相关街道办事处及责任规划师代表结合典型案例,交流参与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作的经验;北京工业大学作为课题研究和概念设计单位,讲解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路径。

  一、2017年、2018年2年启动30个试点项目

  2017年,我委牵头制定了《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在东西城区率先启动杨梅竹斜街智慧人本空间、前门地区桥湾地铁站周边公共空间改造等10个示范试点项目。

  2018年印发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试点范围拓展至城六区和通州区,并征集启动20个项目。

  二、2019年征集范围不变 支持力度不减

  今年的征集工作以2018年《实施细则》为准则,征集范围不变、支持力度不减。项目征集仍按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不限申报数量。我委将建立试点项目储备库滚动实施,成熟一个、推动一个、落地见效一个。“自下而上”是指各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区级部门、街道乡镇,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制度作用,在广泛征求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征集意向项目,经区政府同意后上报我委;“自上而下”是指我委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谋划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以及跨区域实施的试点项目,纳入所在区统一组织实施。

  三、强调注重民意 从市民需求出发

  今年是北京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第三年,和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征集工作强调“四个注重”。

  注重选址,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既可以是对存量空间改造提升,也可以在腾退用地的基础上“留白增绿”,具体选址要求用地性质和权属明确,不涉及重大规划调整,在符合上述条件情况下,改造提升试点项目选址既可具有一定规模,也可选取一些小空间、多结点,推进项目“短、平、快”落地见效。

  注重设计,鼓励进行方案比选。试点工作一方面坚持“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设计方针,更多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度、便利度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更加注重与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彰显、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系统性。不是简单的绿化提升、地面铺装或外立面改造,而是讲求对周边居民的功能性、实用性、开放性,外观简单大方、功能经济适用。通过高标准的设计而不是高标准的资金投入提升整体实施效果。

  注重民意,从市民需求出发。在设计方案确定前,各区要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实施细则》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需求调研,上报实施方案时要内附专业机构出具的调查报告,详细列举居民需求。对通过征集的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可根据百姓的实际需求在支持建设内容标准上有所突破,凡是周边居民真正需要的建设内容,在不违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原则的条件下,一律可在项目中予以资金支持。

  注重管理,要有明确的运维方案。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涉及补充公共设施、提升景观绿化、优化市政交通多项内容,其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做好后期运维方能更好地体现改造提升作用,因此在实施方案编制中要对运维方案及费用进行明确,对于运费费用没落实的项目内容不予支持。

  申报及审批流程如下: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培训暨2019年度试点项目征集工作启动会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