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8-29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作经验交流发言
8月27日至28日,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试评价城市介绍了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并实地调研了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我委主任谈绪祥围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基本情况、重点领域改革措施及成效等方面介绍了北京的经验做法。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北京市“一把手”工程。全市协同发力,建立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定期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用制度架起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
推进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去年9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措施和136条政策清单;今年3月18日,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聚焦重点环节,精准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今年6月底,紧扣国家试评价的23项指标,编制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提出22项任务措施,分三个年度形成298项具体任务清单。
解放思想,创新营商环境改革思路。北京市坚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企业办事从“跑部门”向“跑政府”转变,政府部门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积极听取企业意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与世行专家进行多层面沟通对接,结合北京实际,推动改革措施与国际接轨。
强抓落实,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北京市成立由市长和副市长牵头的10个督查组,定期专项督查政策落实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暗访和政策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应用度。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和成效,各部委、各省份的会议代表到国网北京电力海淀供电公司客服中心、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开展 “三零”服务,加快接电速度、降低接电成本。“三零”服务,是由北京电力公司从2月8日起提供的一项服务,指客户办理低压业务可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对于“零投资”这一项,海淀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原来客户申请外线工程需要承担新装变压器、高低压电缆、电表箱等费用,改革后电力公司将充分使用现状电力设备,实现电力资源共享,其余新建部分也全部由电力公司出资建设,不需要客户掏一分钱。2月8日以来,北京市已经有9198位客户享受到了电力公司的“三零”服务,他们的平均接电时间仅5.09天,其中最短1天。
打造中关村创业大街,加强对中小企业、初创团队的支持。2014年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四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汇聚45家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创业团队2921家,获得融资1038家,融资成功率35.5%,总融资额277.8亿元,培育出2家独角兽企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每个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量身定制”的服务:针对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创业会客厅可为它们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针对有一定发展规模、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创业大街联合街区45家服务机构提供培训辅导、技术支持、股权融资、媒体资讯等丰富的孵化服务。创业大街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2月,创业会客厅率先开通“码上办”创新服务,扫描二维码即可办理九大类160项服务,成立三年来已经服务近5000家企业,深度服务1500家创业企业。
推进“一站式”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今年3月底,海淀工商分局牵头,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实现“一窗通办”企业办理的所有业务。企业开办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的必备流程环节精简至3个,如果企业准备充分,办理所有业务只需要2个小时。截至8月15日,海淀一站式专区共发放营业执照2330份,代发企业印章2330套。专区设立以来,每日企业开办量增长近三分之一,日均办理业务35笔,专区办理的企业设立量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