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能源结构基本实现清洁转型 冬奥场馆100%绿色电力覆盖

日期:2022-01-0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全力推进煤炭清洁替代,提升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清洁化变革…1月4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介绍,能源结构调整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发挥关键作用,跑出了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的“加速度”。

近十年来,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不足150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25.2%下降到不足1.5%。压煤措施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北京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转型的典范城市,优质能源占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来现余介绍,坚持去煤、提质、惠民,北京抓住重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去煤方面。先后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持续推进采暖、工业锅炉用煤清洁替代,实现31座新城集中供热中心、中心城区63座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完成3万多蒸吨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基本实现城镇供暖和工业用煤清洁替代。同时,大力推动化解煤炭产能,全市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随着2019年大台煤矿关停,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

提质方面,突出分类推进,全面增强清洁能源设施能力建设。城乡供电能力持续提升,外受电通道达到13条28回,输电能力增加到3400万千瓦,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电力设施建设,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外送格局,2017年全市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从2012年的92.1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189亿立方米,有力地支撑了“煤改气”。基本实现城镇地区清洁供热,形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力热源、7座燃气尖峰锅炉作为辅助热源的1个中心大网以及若干个区域独立供热系统组成的供热格局,构成了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清洁供热体系。

惠民方面,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完成全市130多万户农村居民实现“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安全取暖,采暖温度明显上升、生活环境更加清洁、取暖炊事更加省时省力,使用更加安全放心。持续实施一批老旧小区供热管线及配电网消隐改造,惠及数十万户城乡居民。居民用能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通过压减燃煤、增强设施能力建设,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执行更为严格的燃气轮机、锅炉等排放地方标准,能源领域污染物显著下降,助力全市SO2平均浓度从2012年的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微克/立方米。NO2从2012年的5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6微克/立方米。

此外,来现余介绍,北京坚持内外齐抓、优势互补,大力发展本地和外调可再生能源,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4.4%提高到2021年的10%以上,成功实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承诺。

结合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北京先后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利用等绿色能源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与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5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75万千瓦左右,热泵供热总面积由2012年的0.4亿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1.01亿平方米。冬奥场馆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0%。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