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27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发布”
资金如水,不湍不断,绵延流淌,土地才会肥沃丰饶。保持融资政策的适度性、连续性、稳定性,让企业和项目得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和推进的基础才会牢固。
昨天,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金融监管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组织召开2021年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会,银行、证券、保险等19家金融机构参会。
会议旨在让政府、银行、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重点项目融资加快落地,这对于当前北京地区促投资、稳增长,助力一季度“开门红”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机制
让资金离项目再近些
为发挥本市金融资源集中的优势,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自2015年始,市发展改革委每年联合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围绕全市重点领域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对接工作,推动金融资源供给与重点工程资金需求对接。
现已逐步形成年初举办“1”场全年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会,年内聚焦重大战略、重点规划、重点政策组织“N”场专项领域对接的“1+N”紧密合作机制。
几年来,市发展改革委不断完善机制,发挥重点项目带动有效金融资源的导向作用,提高金融资源供给与重点工程资金需求对接能力,推动金融机构与本市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引导金融资源助力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重点渠道和平台。
成效显现
全市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100%对接
去年2月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了重点项目融资工作台账,全程跟踪、加强服务。全年收官,全市201个重点项目实现金融机构100%对接,近七成项目明确了资金来源。
重点金融机构提供可靠优质金融资源与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北京分行发挥中长期贷款优势,积极支持北京重点领域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模式、基础设施领域防范化解隐性债风险等方面研究;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支持各区建设,均取得积极进展。
项目提款进度快、金额多
保障了高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配件产业园、市郊铁路亦庄线(奔驰专用线)等“两新一重”项目,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项目、朝阳区豆各庄3、4号地通惠灌渠西侧地块东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等民生改善类项目。
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先后推出“非首都城市功能疏解”和“城市更新”等创新产品,支持疏解功能和环境整治类项目,如支持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试点项目”——菜市口西片老城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13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创新采用“政府专项债+配套融资”模式,采用债贷结合方式向城市绿心三大公共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授信44亿元,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设立专营机构,成立自贸试验区分行,服务“两区”建设;升格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作为同业首家“高端制造业特色金融服务行”;发布“筑梦未来”首个科创服务品牌,为新经济新动能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
融资项目质量优、贴民生
今天,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1年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情况:116个有融资需求的项目,总融资需求982亿元。
关注发展北京微信公众号
回复“融资”即可获得完整表单
市重点工程项目中,有融资需求的项目46个、约566亿。
市重点推进前期项目中,有融资需求的项目5个、约160亿元。
区级重点工程项目中,有融资需求的项目65个、约256亿元。
今年工作
强化机制保障,优化精准服务
今年,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总结经验,强化融资对接机制,加强为金融机构精准服务。
▲戴颖同志介绍2021年融资重点工作
建立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
创新线上线下对接方式,拓展和深化对接内容,建立“1+12+1”对接模式。
“1”:每年召开本市年度项目融资对接会。
“12”: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每月召开线上或线下融资对接会,通报重点项目对接进展情况,发布新的投资项目,协调解决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1”:利用“服务包”既有平台,建立市区两级线上项目融资对接板块,及时发布项目信息及联系方式。
发挥服务包机制作用,精准对接,强化服务
2018年,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全市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两年多来,政府承诺的服务事项8000多项,86%已得到落实。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服务包”制度作用,与金融监管局共同研究把对本市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作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纳入“服务包”,强化市区联动协调机制,结合重点项目落地,加强统筹协调,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今年将继续以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机制为抓手,打通项目、融资、服务各环节,用好市场力量,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畅通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更好融入首都建设发展大格局,形成紧密合作的协同推进机制。
▲谈绪祥同志总结发言
突出“十四五”规划
聚焦“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重大改革清单、重大政策清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对接发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适应首都新变化、新特点、新形势。
突出“统筹协调”
不断扩大工作半径,发挥统筹组织的作用,协调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研究推动解决问题,促进更多资金落地。
突出“项目引领”
组织金融机构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创新融资模式研究,及时向金融机构通报项目审批、建设进展;针对产业支持政策,探索金融机构推荐项目的机制,让更多社会主体获利。
突出“服务保障”
优化金融机构在京发展环境,通过“服务包”机制,对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融资中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保障措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棋活,全盘皆活。进一步强化机制、搭好平台,做好稳金融工作,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更加“血脉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