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北京晚报-回天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开建

日期:2021-01-19 来源:北京晚报

  堵点通了,环境美了,曾经的“睡城”焕发出新生机。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回天行动计划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发改委(市回天工作专班)介绍,截至2020年底,回天地区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工程取得积极成效,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62个项目如期完成,兑现了社会承诺。

  教育补短板

  三年新增近7000个学位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增量提质,回天地区公共服务领域正加快补短板。

  教育方面不断补充学位、提升品质,三年来建成17所幼儿园及学校,新增学位近7000个,还有15个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再补充学位1.3万个,区域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在保障“有学上”的基础上,引进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优质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从平均三千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

  同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投用天通苑西一区等15处社区村卫生站室,建成霍营等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将新增床位1200张。

  此外,回天地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区、天通苑体育馆建成对外开放,公园南部综合文体场馆加快建设,新增天通苑南等3个街镇文化中心、天通中苑第一社区等48个社区村文化室。回天地区养老服务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紫金新干线等28个养老设施投入运营,新增床位562张,惠及周边万余老人。

  “堵城”快起来

  主干路网架构初步搭建

  交通拥堵曾是回天地区的一大“痛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来,回天地区连线成网,区域交通骨架体系已具雏形,“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初步搭建。

  居民真切感受到的是,搁置12年的林萃路断点打通,2020年6月底全线贯通,有效分流京藏高速40%的车流,上班族通勤时间缩短30分钟;陈家营东桥、北郊农场桥等重要堵点有效疏通,通勤速度提高50%;国内首条通勤用自行车专用路开通,通行超过270万辆次,通勤时间节省了30%。

  公共交通方面,三年优化调整60条公交线路,公交总线路已达百条,日客运量67万人次,覆盖了100余个已建成街区,覆盖率达到97.5%,基本实现“有路就有公交车”。

  回天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实施天通苑地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一期工程,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启动回天地区积水点治理工程,保障防洪排水安全。完成64处自备井改造,12万居民喝上放心市政水。

  居民家门口的绿色空间也明显变多。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TBD城市休闲公园、贺新公园建成开放,为周边居民增加天然大氧吧,公园绿地面积达625公顷,较2017年翻了一番。织补天通苑东四区、龙锦苑一区14处20万平方米口袋公园,实现“开窗见绿、转角有绿”。

  编制新一轮计划

  3年至5年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

  调查显示,近9成回天地区居民感觉区域提升效果显著,就近上学、就近就医、就近就业意愿增强,出现了回流趋势。

  “一茬接着一茬干,积极谋划下一轮行动计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巩固成效、乘势而上,市委市政府正在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编制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

  新一轮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系统推进、联动发展,加强与三大科学城等周边区域的协同,“跳出回天、治理回天”,立足更大尺度空间解决职住平衡问题。

  同时,新一轮计划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增量与存量并重,推动一批锅炉房、垃圾楼等闲置资源“腾笼换鸟”、有机更新,见缝插针补充停车资源,切实解决百姓身边小事。

  这位负责人表示,新一轮计划将更加突出软硬兼顾、效用优先,从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通过3年至5年时间,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效率、人居环境品质和产业发展活力,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