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看北京如何化解“邻避”困境

日期:2020-08-30 来源:光明日报

在北京东四环南路,开车由北向南,可以看见一座玻璃幕墙、银灰色钢板拼接而成的建筑。它远看像高铁站,近看像写字楼,走进去一看,原来是北京环卫集团小武基转运站。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端于欧美国家的“邻避效应”也逐渐在我国出现。

  一些垃圾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在建设和运行时,经常遭到周边居民反对,他们的诉求通常是“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英文简称NIMBY,汉语音译兼意译为“邻避”。

  几年前,小武基转运站也面临着“邻避”困境。

  小武基转运站建于1997年,是北京市东南部城区垃圾中转的枢纽,承担着东城区、朝阳区生活垃圾的筛分处理和转运任务,转运能力2000吨/天。建成时间较早,转运站内存在部分露天作业、车间未密闭、除臭设施不齐全等情况。随着周边居民小区不断增多,转运站围墙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仅有25米。周边居民对转运站异味和噪声的投诉不断增加,改造前投诉有异味共25次。

  如何让钱包逐渐鼓起来的老百姓有更好的环境获得感,是摆在市政府和北京环卫集团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在北京市发改委支持下,北京环卫集团开始对小武基转运站进行全密闭除臭改造。周庄嘉园马进的家与转运站隔着一个单元楼。改造前,他出门必戴口罩,在家不敢开窗;改造后,他和邻居一度以为转运站改做他用了。

  以曲线之美中和钢结构的冰冷严峻,新转运站大楼与周边建筑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一道柔美的天际线,在实现功能的同时提升了区域景观环境,打造出一座“东南四环新地标”。

  北京环卫集团旗下环服公司主动为周边社区提供道路、广场、栏杆等公共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服务,为社区提供了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获得了周边居民的好评。

  转运站还增加了参观走廊,参观路线覆盖垃圾处理全过程。他们把每周四设定为对外开放日,邀请市民通过预约进行现场参观。如今,小武基转运站已成为北京市环卫行业的崭新名片,有“最美转运站”之称。

  与垃圾转运站一样,厕所改造同样有难题。

  去年年底,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延寿街社区的两个胡同公厕完成了改造升级。新厕所不仅有空调、暖气、除味儿装置,还有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比以前好了100倍!”老住户们说。

  这两个让群众“最满意的公厕”,改造的过程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改建工作3年前就筹备了起来,但是住在厕所对面的人有了意见:“改可以,但得从我们家门前挪走,这么多年受够了!”改造搁置了,周围居民不干了,多次打12345投诉。街道和社区党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和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儿解决了。

  公厕谁都需要,可建在谁家门口都不乐意。改造前,男厕一个门,女厕一个门,分别对着住户的窗户和正门,夏天味儿大,确实受不了。

  社区党委书记汤小梅和社工带着改造方案,一遍遍去给住户做工作,“您看厕所门这么开行不行?两扇门变一扇,里面再分……”最后住户都不落忍了,“得了,看你们是真心要为老百姓干事,我就答应了,但一定要改好喽!”改造完的厕所干净整洁舒适,在门口也闻不到一丝异味儿。

  小康生活要让人们安居乐业,还要让人们心情舒畅;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社会,还是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需要将心比心的体贴的社区工作者,也需要给周边群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转运站。所有这些,让北京老百姓有了结结实实的获得感。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