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1-26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随着北上广深特大型城市大量向外疏解非核心功能及控制人口规模,常住人口已经告别了迅猛增长的阶段。1月19日,北京与上海分别召开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显示,2017年,京沪的常住人口同时下降,这在1978年以来还是首次。根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共计2170.7万,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2.2万;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2418.33万,较2016年减少了1.37万。
记者统计发现,1978年至2017年期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共出现过两次负增长,北京上一次人口减少发生在1997年,而上海则是在1978年出现过首次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人口再持续增加。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过,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流出会导致北京、上海房价下跌吗?
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是人口减少主因
2017年末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同时出现下降的原因很多,但城市规划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北京市委书记、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蔡奇指出,由于北京是个严重缺水城市,这决定了必须控制人口规模,这是首当其冲的硬任务,也是难点所在。总的要求就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平原地区人口规模有增有减,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2016年起,北京各中心城区都承担了人口疏解目标。其中,东城区,计划疏解常住人口3.5万;西城区计划疏散人口3.6万人;朝阳区计划常住人口要控制在85.7万以内,2016年内调减25万流动人口;海淀区计划将全区人口减少12.9万;丰台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25.7万。
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在2016年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比2015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北京市户籍人口1362.9万,比2015年末增加17.7万人;而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占常住人口的37.2%,比2015年末减少15.1万人。
而《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正是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与疏解目标作出“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减少的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的预判。
判断房价拐点为时尚早
北京、上海疏解外来人口的同时,武汉、西安、长沙、南京等二三线城市开出更为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流入。“逃离北上广”成为时下热点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指出,“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会疏解一部分。但上海、北京的就业资源在全国来说是最好的。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大潜力吸纳人口来就业的。任泽平指出,人不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规律和趋势,美国、日本、巴西、意大利、菲律宾、英国、印度不管什么样的经济体无一例外。因为大都市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资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为年轻人带来梦想。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是逆城镇化的,是不符合规律的。人为控制人口,反而进一步加速人地分离,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