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7-2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昨晚,“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开播,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参加了首场对话,市规土委主任魏成林、通州区区长张力兵在其后参加第二场对话节目,现场回答市民和网友提问。
据悉,由市政府办公厅主办、北京城市广播联合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制作的年度大型直播访谈“市民对话一把手”于7月24日至27日播出8期,每天2期,市发改委等十个单位的“一把手”将就热点话题与广大市民沟通对话。
北京不是不发展产业 而是发展适宜的产业
昨晚,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时表示,北京将很快推出产业鼓励和引导目录,鼓励科技创新、金融、文化、高技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
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参加的首场访谈聚焦“疏解整治促提升”,谈绪祥说,下半年围绕社会治理,要在精治、共治、法治继续下功夫。
禁限目录有效引导了产业布局
有网友问:禁限目录会不会扩大,会不会更严格?
谈绪祥表示,2014年,北京市在实施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制定了禁限目录。目录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资源支撑条件,综合制定的产业政策。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北京在全国是率先实施。从实际效果看,禁限目录有效引导了产业布局。
“有人问,北京的禁限目录是不是太严了?其实,北京不是不要发展产业,而是要发展适宜于北京优势发挥的产业。”谈绪祥列举,比如科技创新、金融、文化、高技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这是北京能有效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的产业。同时,北京的资源供给不足,环境相对脆弱,劳动力成本相对偏高,企业把一般性产业放在这里,可能很难支撑。
谈绪祥透露,北京市在出台禁限目录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相信很快会推出鼓励和引导目录。
去掉“牛皮癣”,加强规划设计
今年的市民对话一把手还首次邀请市民代表走进直播间。在直播间,一位家住胡同的老北京提问说,胡同整治后,确实干净整洁了,但一些书店、咖啡店等很有情调的东西也没了,怎么才能既有保护和整治的效果,又能让胡同有味道?
“核心区的胡同是老北京的情怀和名片,疏整促就是要恢复原来胡同的风貌和记忆,把牛皮癣去掉。”谈绪祥回答说,前一阵,相关部门就在像什刹海这样比较热闹的地区,进行了专项整治,原来过度商业化让这里丧失了很多胡同风味。“我们要加强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用导则来规范。让胡同得到很好的保护。”
下半年将新建420个便民网点
还有网友提问,家门口的小菜市场,超市、小门脸都拆掉了,现在出门买点东西很不方便,这个问题怎么能得到解决?
对此,谈绪祥表示,下半年还将新建420个便民网点,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
他说,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一开始,就对小网点做了相应安排,特别是核心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因为历史局限本身比较少,针对这些情况,疏解半年中,东西城布了580个新网点,增加便民设施。其中,蔬菜店160个,便利店93个,早餐店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