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在京开幕

日期:2017-07-13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记者 范俊生)7月12日上午,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开幕,来自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代表、50余位科学家和科学管理人员齐聚北京,围绕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与管理,共谋创新之道,共商合作大计。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致辞。

  陈吉宁向远道而来的国际科技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北京当前正处于从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走创新发展之路。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雄厚,人才智力资源密集,创新创业活跃,平均每天诞生200多家科技型创业企业,是一座充满创新创业激情的城市。

  陈吉宁说,北京当前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主平台,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其中,在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怀柔科学城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助力北京加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探索综合性科学中心互利共赢合作路径,共同描绘世界科技创新合作新蓝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致辞,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作题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与展望》的主旨报告。

  相关新闻1 三大科学装置明年在怀柔科学城开工

  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7月12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怀柔雁栖湖举办全国首次“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新京报记者获悉,到2030年,在怀柔科学城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组织机构正式定名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中心还将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相关事务。

  北京市副市长、代市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致词。

  据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介绍,今年怀柔科学城将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2个项目将于今年内开工建设。而明年,怀柔科学城还将开工建设三大科学装置。

  研讨会还就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以及国家科学中心对科学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主题,分别设置分论坛。

  来自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4个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代表,50余位科学家和管理人员参会。

  ■ 释疑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今年5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该中心是国家批复建设的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重点开展七个方面工作,即:系统推进重点科学领域跨越发展;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科学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集聚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谋划推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统筹布局前瞻未来的国家实验室。计划到2020年,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 亮点 基础建设 今明两年至少五大科学装置落地

  今年5月,清洁能源材料、材料基因组、先进光源技术、空间卫星技术、先进载运等首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已率先在怀柔科学城开工建设。

  据介绍,今明两年,怀柔科学城将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今年9月底将开工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低温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磁场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用户实验装置。这些装置将满足多学科、多领域、物质科学研究对综合极端条件的需要。

  今年12月底,科学城还将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其规模及综合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将大幅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能力。

  明年,科学城还将开工建设三大科学装置,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以及“国际上覆盖区域最广的空间环境监测网”等。

  据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设施,围绕物质、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对高亮度、高能量、X射线的紧迫需求,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这将具备纳米量级的空间分辨,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实验平台。

  研究领域 将有力支撑载人航天等太空计划

  在研究领域上,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推进重点科学领域跨域发展,重点布局一批重大科学领域,实施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变革性技术发展。

  在物质科学领域,到2030年,力争在新型高温超导体发展,量子计算物理机理,新型量子材料的复杂向变等重大科学问题及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中心还将重点突破清洁能源、特种功能、高温合金等新材料,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瓶颈关键技术。

  在空间科学领域,到2030年,中心将有力支撑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太空计划,力争在宇宙起源演化与物质构成等前沿科学课题方面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并显著提升我国空间灾害应对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基础能力。

  在地球系科学领域,到2030年,构建从地核到地球空间环境不同尺度的物理、化学、生命过程及相互作用的科学和技术研发体系,力争在深地资源探测,地球环境演变,气候变化与预估,生态系统变化灾害预测与评估等领域取得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突破,为国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组织机构 “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决策咨询

  阴和俊介绍,作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将负责审议和决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人才支撑重大事项等。

  同时,中心将建立科学决策机制,设立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在重大科学问题、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方面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对于中心发展的资金,阴和俊表示,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多方参与、市场导向的投入机制,确保中心的建设、运行及项目的经费,积极配套保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阴和俊还称,将完善成果转化及产业支撑体系,集聚发展科技咨询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业态,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打通科技成果发现、孵化、转化直至产业化的快速通道,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关新闻2 北京 百名专家研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怎么建

  CCTV13《东方时空》 今年5月,全国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北京市怀柔区,如何建设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中心,今天在首次举办的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上,北京市邀请全球百余名专家展开研讨。

  今天,100多名国际一流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代表与知名科学家齐聚怀柔,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管理运行以及国家科学中心对科学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拥有多年大科学中心工作经验的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任托马斯梅森对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前美国橡树龄国家实验室主任 托马斯梅森:“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也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需要足够多的资源来支持,这里似乎融合了很多资源和主要的设备,这将吸引顶级的研究者,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而且离北京这样一个中心很近,我相信,假以时日,这里会成长为重要的国际研究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 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 罗伯特 戴斯蒙:“它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城,包括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把这些学科放在一个城里,太棒了,我相信,这会产生一个协同作用,也会让怀柔成为一个特别的地方。”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北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建设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以怀柔科学城为载体进行建设,重点在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生命科学等六大科学领域布局。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王恩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是总书记在提出来,北京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的时间节点大概分为三步,第一步是2020年初步的一批大的装置开建,部分平台将建设完成,2030年将具备在若干领域里头,创新的能力和引领世界发展的能力,到2050年将聚集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成为世界科技研究的一个中心。”

  北京目前有三大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已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破为定位,未来科学城旨在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地,而怀柔科学城将成为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地,在这里,可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和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也可以建设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饰,大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以及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能力,到时候,大到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小到身边的雾霾治理都可以在这里探寻答案。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