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京霸铁路将连接雄安新区

日期:2017-06-1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记者 王斌)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国庆以前,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所有车站都将陆续投入使用屏蔽门。同时,随着通州和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建设,未来将会形成以这两个地区为区域枢纽的一个新的交通网状。京霸铁路力争2019年与新机场同步建成运营,将来要连接河北省的雄安新区。此外,今年年底,京津冀地区将实现轨道交通的互通。

  步行约750米即可抵达地铁站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昨天介绍,过去五年,本市开通轨道交通6号线、16号线北段等线路,运营里程达到574公里。“十三五”时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增加到900公里以上。此外,车站的覆盖率将大幅增加,提高便利程度。随着轨道交通新线的不断投入,目标是使得中心城的轨道交通覆盖范围达到750米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市民从住所出门,只要往左或者往右走750米左右,就可以找到地铁站。

  在安全方面,地铁1号线、2号线、八通线、13号线已陆续加装安全门。目前,四惠东站、西直门站的屏蔽门已投入使用。周正宇表示,今年国庆以前,1号线和2号线的所有车站都将陆续投入使用屏蔽门,可以大大提高乘坐的安全性。未来,还将把“民航标准”引入地铁,信号及关键设备的运行标准全面实施民航标准。

  同时,随着通州和雄安新区这两翼的发展和建设,将会形成以这两个地区为区域枢纽的一个新的交通网状。北京、天津、石家庄、通州、雄安这几个区域的交通将会更为便利。据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王承军介绍,京霸铁路已于去年底启动建设。今年,京霸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力争2019年与新机场同步建成运营,将来要连接河北省的雄安新区。此外,京张铁路、京沈客专等7项铁路工程已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多项重点铁路工程齐头并进。京张高铁计划2019年底建成通车,它将成为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赛区的有力交通工具,为2022年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大气:3至5月PM2.5浓度近年同期最低

  据市环保局局长方力介绍,通过五年的努力,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下降23.7%。其他三项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较2012年分别下降15.2%、64.3%和8.2%;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符合国家标准。2016年地表水体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7.37毫克/升、5.4毫克/升,与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4.9%和8.6%。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在“良”的等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实现生态环保的率先突破。对此,方力表示,今年1、2月份,与去年相比,空气质量同比反弹了70%,主要是极端的气象条件导致的。但是今年的3、4、5月份,气象条件跟去年基本相当,PM2.5浓度分别为63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和46微克/立方米,为近五年同期最低,这就是整个区域一起治理的结果。

  长安街及延长线年底整治提升完毕

  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表示,五年来,北京的环境建设呈现出“江山如画”、“家园如归”的气象。

  “江山”指的是代表国家形象和首都品质的重点区域,力争做成精品,做得“高大上”。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庄严、沉稳、厚重、大气”,在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广告牌匾、交通护栏等方面进行套系设计、全面提升,整容、美容多措并举,计划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整治提升工作,届时神州第一街将以崭新的气质亮相。

  “家园”即群众身边环境。截至2016年,城六区共完成1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今后三年,还要对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今年的任务是567条。今年还要完成265项环境建设重点任务,对城六区100个老旧小区、11条高快速路、4条轨道交通新线出入口周边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二维码设置等,进一步提升群众身边环境水平。孙新军表示,最近两年,本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以近10%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都在2.4万吨左右,平均下来,人均1.1到1.2公斤。“尽管人口增长速度已经缓下来了,我们现在的曲线还在往上走,没看到拐点。”孙新军介绍,到“十三五”末,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需达到3万吨/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设施能力满足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需要。未来五年,本市将启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鲁家山焚烧发电二期项目、新机场配套大兴安定焚烧发电项目以及丰台、通州、朝阳等区焚烧、生化、残渣填埋项目。

  明年底前建成区实现污水全处理

  北青报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江水进京后,让北京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居民饮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以江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供水范围内效果尤为突出,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降为120毫克/升至130毫克/升,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

  在治理黑臭水体方面,治理目标为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区、市行政副中心及上游地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体。2017至2018年,全市新建污水管线1093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409公里;2017年底前提前完成141条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469个排污口治理和改善断面水质等。计划2018年底前,全市建成区提前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相关新闻 北京过半生活垃圾今年底资源化利用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6月13日,北京市政府召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近年北京市垃圾处理进展情况。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承军称,预计到今年底,北京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57%;到明年底将基本形成垃圾循环利用生态链。业内分析认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北京市目前正在发展一条不仅依赖前端居民分类,且更侧重加强后端集中分类的垃圾资源化道路。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会上介绍,2013年以来,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史上最快速时期,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从过去“单一填埋为主”向“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为主的转变,原生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一批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产,共新建、改建各类设施42座,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较2013年提升4倍,达到9800吨/日;生化处理能力提升50%,达到5400吨/日;各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提升到60%以上。”孙新军表示。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作为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关键一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核心困难在于前端的分类,“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大城市,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目前我国生活前期垃圾分类还停留在少部分人主动分类的阶段,例如居民收集可循环垃圾送到回收站等,且即使有居民将垃圾分类打包扔进小区分类垃圾桶,也面临着在集中收集垃圾时被混装到一起处理的情况。”

  马军指出,根据国情,各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路径各有不同,我国正在走一条不依赖前端、加强后端集中分类处理的资源化道路。虽然在年底之前实现57%的目标有一定挑战性,但总体上仍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