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4-12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月8日零时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下简称北京医改)全面实施,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同步切换到医改新信息系统。最大的变化是挂号费不见了,改为“医事服务费”,目的是补偿医疗机构部分运行成本,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推动分级诊疗。医保将对医事服务费给予定额报销,同时完善大病医保,确保群众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
“此次医改的意义,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让本身的服务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卖药的。”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根永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立医院最大的挑战是,实行药品零差价后,政府补偿补不起,这种情况下,通过把医生的服务费涨上来,把财政压力减轻,也让患者受益。
看病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挂号费从7块变成了60块的服务费,但药费降了不少。”定期去复诊的老病人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后,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变为了100元,患者自费60元。
有分析认为,以前医院“以药养医”作为医生收入补偿;现在,通过取消药品加价,设立医事服务费给医生“涨工资”,切断医院和医生对“开药增收”的依赖,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满足看病就医需求,缓解医患矛盾。
医事服务费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吗?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公开解释,医事服务费绝对不是挂号费的涨价。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以及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
“不能盲目地说这是变相涨价,因为这是基于医生收入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调整患者的消费结构。” 左根永说。
医院总收入会上升还是下降?
新政实施两日后,各大医院院长都公开表示,北京医改平稳落地,连日来,医院门诊量和接诊结构发生变化,知名专家更多接诊疑难杂症,变化符合预期。“资历高的医生收的费用比较高,资历低的医生收的费用比较低。这样能起到分流的作用。”左根永对此是这样看的。
“所有的医疗服务应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应该得到体现。”——这是初衷。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第一时间评论,“通过医改,把失去的一些常识改回来。北京医改用制度创新的方式构建和巩固了一个最基本常识,医生是看病的,医生不是卖药的”。“像中国医生,拿红包回扣是形成行业潜规则,直接拿掉不太可能,只有政策逼着他去走,往服务上转移,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下去。”左根永表示赞同。
有人担心,没有了药品加成,政府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医院如何自负盈亏?有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主任医生告诉记者,取消药品加成后,大医院的收入会明显下降。“我们医院就计算过,一年会减少2个亿的纯收入,每位员工的收入减少20~30%。”
但左根永根据资料曾经测算过,包括药占比30%控制、零加成政策执行之后,一些医院的总收入可能不降反升。“其实医院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别的方面。有可能是检查。”“会有医院开更多的检查,不然怎么办呢?”上述医生问。
是否会推广至全国?
“这肯定是一个信号。情况和它(北京)相似的地方会模仿,富裕地区可能会模仿北京,但落后地区,不敢模仿北京这种模式。”左根永预测,在他看来,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模式”备受关注,但全国各地都没有按三明来做,山东在去年也开始搞零差价、零加成跟北京一样,但其他政策并不一样。“北京很特别,财政支付能力等和别的地方都不一样”。
医改是世界级难题,北京医改的成效也有待时间的检验。中国医改历经了近15年的时间,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阻力重重。在东亚各国,如中国、日本、韩国,“医药合一”都有着强大的文化基因。日本用了60年时间也才基本完成了医药分离,现在超过70%的医院里已经没有了药房,我国台湾也是类似。“我们可能要比台湾地区和日本要快点,但没有十几二十年,这个事也做不完。”左根永坦言,“医药要分开是非常非常难的,这里面涉及的利益非常非常的多,也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