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3000智能垃圾回收机进小区

日期:2016-07-1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厨余垃圾、塑料、废纸等分类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密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里,就能获得积分,兑换洗涤剂、香皂、大米等生活用品。市市政市容委昨日透露,“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施行更加注重效果的垃圾分类模式。部分居民小区的分类垃圾箱将陆续升级为2.0版本,今年内,预计3000台新型密闭智能回收机将进驻近1000个社区。

  家住西城区大玉胡同玉廊东园小区的张先生,每天扔完垃圾后,只要有时间,就会上网登录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管理系统,查看自己刚扔的垃圾的重量。

  张先生的这个新习惯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源于小区内新增的3台密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不锈钢的外壳、两个密封盖,一边是投放厨余垃圾,另一边是投放电池、保鲜膜、塑料袋、废手纸等其他垃圾。从6月初起,物业挨家挨户发了一堆二维码标识,绿色是其他垃圾,红色代表厨余垃圾,每次扔垃圾时把垃圾袋扎紧后贴上一个,分类投放就能现场称重变成积分。

  原来,秘密都在小小的二维码标识上。一个二维码对应着一户居民,当居民扔垃圾时,先要扫码才能扔入回收机。回收机在称重核算的同时,通过网络设备将信息回传到小区物业的云数据终端机,实现了垃圾可追溯,这样既可以掌握每家每户垃圾的产生数量,还能够精确分析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时刻。

  类似玉廊东园小区的智能回收机已经在西城区3个小区、2条胡同进行了试点推广,首批投入使用共35台设备,采购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我们正在考虑市财政补贴一部分,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推广。”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在3000余个小区推广垃圾分类箱,基本覆盖了城区绝大部分地区。不过,虽然垃圾分类的概念大部分市民都听说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居民扔垃圾时仍未分类,还有居民反映虽然扔垃圾时分了类,但垃圾车运输时仍然是混运。

  从今年开始,相关部门、企业将逐渐改变过去“重数量”的做法,努力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在垃圾产生时就引导、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通过技术手段严控运输、二次分选和处理端,形成垃圾分类的闭环模式。”目前,市环卫集团正在350个物业小区和使馆区推广垃圾智能分类系统,覆盖人口将超过100万。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