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疏解非首都功能定能取得明显成效

日期:2016-03-10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未来五年要实现的目标中,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列于六大目标之首。为详细了解疏解工作的进展和此后的重要疏解举措,日前,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他同时正挂职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

  当年有项目 近期有要点 中期有规划 远期有意见

  中国经济导报:在了解北京的疏解工作之前,我们特别想知道“非首都功能”这个概念。近一段时间,我们对北京新发地的部分功能外迁到河北高碑店市进行了采访和了解,因为这个事情和北京市民的生活关系太密切了。您能否就这个形象地说说“非首都功能”。

  刘伯正:现在确定的非首都功能主要有四类,主要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部分教育医疗服务功能和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功能跟其他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不太一样,它是生活必需品的批发市场,是北京的“菜篮子”,是关系市民生活的。但是北京城南的新发地批发市场那里,特别是交通,非常拥堵。

  新发地批发市场环境要改善、提升,另外一部分功能确实要剥离出去,主要是生产功能、加工功能。现在有一部分迁到河北保定的高碑店市了,所谓的“生产加工功能”是什么呢?比如说南方的香蕉运来了,得要有大的库房,使其在适宜的湿度温度下变黄变熟。再比如,蔬菜运来了,往往是连泥带帮子全都进来了,到北京各个市场就有了很多多余的东西,最后都变成垃圾了,实现“净菜进京”就需要进行一些加工和包装,这些加工包装不必要在新发地批发市场里做,是可以把这些功能剥离或者疏解出去的。这将有利于缓解新发地的交通拥堵、减少大车的排放污染,同时实现蔬菜垃圾废物的“减量化”。

  中国经济导报:高碑店的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是去年10月底开门纳客的。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北京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介绍一下,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北京市采取的一些重大举措?

  刘伯正:北京、河北、天津在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时候,都是各自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贯彻落实。就北京市而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揽子”地贯彻,是有系统谋划的。

  首先从组织体系上来讲。北京市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北京市委郭金龙书记是组长、王安顺市长是执行组长。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办”是一个正式的机构。北京市相关的各个委办局都是这个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在这个领导小组体系下,又成立了九个专项工作小组,包括:行政副中心工程建设工作小组、人口调控工作小组、教育和培训机构功能疏解工作小组、医疗机构功能疏解小组、城乡规划工作小组、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小组、产业协同发展工作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组、综合政策研究工作小组。

  再从制度设计上来讲。国家层面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而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制度设计也都有。三地都开了全会,全会都出台了意见。北京市的意见是就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长远安排,而这是管长远的;除此之外,北京市还要编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规划,规划期到2020年,这是中期的;另外,已经制定了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3年工作要点,这是近期的;还有,每年都安排项目,这是当年的,每年都安排协同发展的任务、具体项目,包括疏解的项目,都在当年计划之内。所以,这叫做当年有项目、近期有要点、中期有规划、远期有意见,这是一个整个制度设计。

  破解难题:目前很多方面还需政策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您说到“当年有项目、近期有要点”。那么,就2016年而言,有什么安排?

  刘伯正:2016年的总体安排是“三个围绕、三个聚焦”。一是,围绕着优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突出区域联动,系统地突破。现在有些疏解项目,疏解一个点不足以解决一个区块或区域的问题。那怎么办呢?就是要从疏解一个点出发,对一个片区整体考虑来提升这个区域的功能。二是,围绕北京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瘦身健体”,突出项目带动、重点突破。三是,围绕着破解难题,突出3个聚焦,以取得实效。

  中国经济导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3个聚焦?

  刘伯正:一是,聚焦疏解平台。疏解不能大水漫灌、遍地开花、撒芝麻盐,这样的方式效果不太好,要有序疏解,比如,疏解制造业也好、批发市场也好,应符合经济规律要求,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突出其专业化。像批发市场,在白沟这样的地区,就能形成专业化、集聚,而且还有特点。二是,聚焦疏解机制。在疏解过程中,要形成很好的对接、协作、工作的联动,建立相应的机制,而且这些机制要常态化,这样才行。三是,聚焦疏解政策。从目前来讲,很多方面还需要政策的支撑,来破解一些难题,比如:利税分享、产值分计、环境指标的分担等等,这些方面的政策。再比方说推动疏解的时候,如果要让被疏解对象能够有动力进行疏解,那就得给予其一些政策。

  项目带动:交通、生态、产业是重点

  中国经济导报:在您提到的“三个围绕”中,说到了项目带动、重点突破,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刘伯正:从2016年具体的领域来讲,还是要狠抓3个率先突破领域的重点项目。在交通方面,要全面落实缓解交通拥堵的总体方案,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加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推动一批铁路公路项目的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

  在生态方面,要落实大气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压减燃煤的工作方案。对整个区域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区域生态保护的联防联控的机制,因为这个机制现在有了,但是要进一步健全。此外,像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造林、清洁小流域、三北防护林,以及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等,这些环境或生态建设项目都要往前推。另外要研究推进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的建设。

  在产业方面,主要还是要创新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要抓好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建设,在曹妃甸已经确定了先行启动区,即“5.5+3.5”平方公里的两块地这样一个规划的面积。还有,就是要研究支持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一些措施,另外就是要积极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还有推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的落地,同时要抓好其他一批合作园区的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除了这三大类,还有没有其他的重点?

  刘伯正:还有就是推动支持北京周边、特别是与北京毗邻接壤的贫困县发展,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继续推动北京市的医疗资源同河北、天津方面的合作;继续推动北京市教育方面同河北、天津方面的合作。现在,这些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局,比如北京市的几十家医院同河北的60多家医院之间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下一步还要继续地深入,有些合作还是非常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也很多、很具体。另外,还要联合做好冬奥会的筹办。

  中国经济导报:这个工作内容很多也很重,相关的支撑手段有哪些?

  刘伯正:2016年还是要强化3个领域的支撑作用,一是创新驱动;二是体制改革;三是试点示范。在创新驱动方面,主要是深入落实国家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创改”试验的总体方案,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就北京市而言,也是落实国家的总体方案,在这方面也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在创新方面,还包括政策怎样交叉覆盖、叠加发力的问题,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等这些政策。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完善跨界河流、水域、水环境的管理会商的机制,因为京津冀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在这些方面的管理机制、会商机制要完善。还有就是信息共享,推动三地更多领域的信息共享。

  在试点示范方面,要落实国家协同办确定的2016年的试点示范的工作方案,相关部门和三省市都要落实,而且是分门别类地来实施,比如在哪个领域或行业、哪个地区或范围、试点示范的具体内容和措施等。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任务内容很多,也很艰巨,需要各方面合力推进。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