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给北京减负而是一起致富

日期:2016-01-14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1月初开始,持续将近半个月的严重雾霾天气再度凸显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治理雾霾并非单个城市可以解决,也不是单纯的环保政策可以解决,而是需要包括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乃至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整体系统性思路来解决整个京津冀地区发展问题。简单说,京津冀一体化,不是给北京减负,而是要改变目前北京一家独好的局面,共同走上致富发展之路。

  一体化再次启程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比如,京津冀三省市均出台了本地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实施细则,发行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目前三省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目前还在计划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检验检疫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在京津冀产业转移合作上,曹妃甸、廊坊(包括燕郊、香河)、永清、保定、涿州一线为重点地区,天津重点区域将是滨海新区。按照北京市发改委的口径,这些区域的重点产业园区为首钢曹妃甸园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张承生态经济区等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转移等项目合作。目前与天津、石家庄、廊坊、邯郸等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已取得进展。

  在环保方面,京津冀三地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已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并促进200亿合作意向。今后还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制订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进一步抓好张承地区生态水利建设项目。还将出台环保方面的专门规划,即《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方案对于区域生态红线划定、生态补偿、环境质量检测管理及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规定。

  在医疗产业合作上,北京市支持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合作办医试点,支持本市其他医院对周边地区部分专科进行技术指导。甚至,连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也取消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间的手机长途、漫游费。

  不是“减负”而是共同“致富”

  加速推进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给京津冀地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但在这轮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京津冀一体化,到底是给北京减负,还是共同致富?

  本次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从宏观层面上而言,是国家对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的一部分,力图通过一体化,挖掘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潜力。但是到具体层面上,对于个体省市而言,则各有不同的打算,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京。

  作为首都,北京发展至今已经患上了大城市病,各种功能堆积,虽然集中了各种优质资源,但也聚集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环境、交通、治安等问题。而要疏导人口,根本办法还是调整城市功能,转移资源,从而引导将被优质资源所吸引的人口疏导到其他区域。另一方面,由于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让北京长期被雾霾所苦。所以对于北京来说,京津冀一体化的一个作用,就是推动环境的协同治理,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

  可以说,对于京津冀地区发展龙头的北京而言,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作用是“减负”,即将北京不需要的包袱扔给河北或者天津。所以从2014年开始,北京开始逐步关闭如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以及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低端商业设施,而天津的武清,河北的保定、廊坊则积极争取这些被纾解的商业设施能落户到当地。

  在京津冀三地中,北京由于是首都,处于特殊的政治地位,天津也是直辖市,且是北方经济中心,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河北一直处于话语权偏弱,且需要无条件支援北京、天津,有的时候还要做出牺牲。比如京津水源地多在河北,而水源地所在区县不仅不能发展工业,甚至连农业也要限制发展。

  很显然,如果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中,指导思想若还是如何给北京减负,那么难免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偏差。北京的资源转移过程不是简化的北京“甩包袱”和河北“接包袱”,而是旨在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空间,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生极。如果不能清晰划分区域内三地的经济职能,而是争抢相对高效益、高附加值、能获得高投入的项目,那么产业的转移对接就可能出现梗阻甚至无序现象,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和承接就无法形成平衡的、有利于内涵集约发展的新经济格局。因此,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区域内各经济重心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补型财政机制,建立利于整体利益增长的决策沟通和配合机制。

  在当前中国各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问题上,参与各方之间能否建立完善的协调和合作制度成为了区域协同发展甚至是区域一体化能否顺利突进的基础和关键。在这方面,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京津冀借鉴。长三角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四级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会商-决策-协调-执行四级联动、有机协调的合作运作机制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逐渐深入的最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显然,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来说,只有从顶层设计入手,遵循区域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融合一体,共同走上产业互补,区域合作,共同提高的良性发展道路。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