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出台背景和主要特点
5.0版改革,紧抓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重大机遇,以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题,坚持首善标准和率先探索,用好国家授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引领、协同化推进、场景化应用为突破,推进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优化审批、公正监管、提升服务,用3-5年时间实现北京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全面建成与首都功能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5.0版改革任务体现了以下4个特点: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去年以来国家37个涉及营商环境文件要求,特别是对今年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涉及地方事权的92项任务全部予以细化落实;坚持全面顶格落实国家试点改革任务。本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共提出落实国家要求和本市原创改革举措115项,集中攻坚、深入推进。
二是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紧扣“五子”落地,提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大外籍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等53项涉及开放的改革措施,助力北京率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对标国际一流、突出北京特色。在商事制度改革、简化社会投资审批、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等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出62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创新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在市场准入、数字经济、数字政务等十大领域形成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从企业群众生产经营、干事创业的视角系统谋划改革,梳理汇总人大、政协、12345热线等渠道提出的800多条意见建议,召开企业座谈会、专题调度会280余场,对痛点堵点问题“靶向”施策,努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创新改革落实机制,强化点面结合,切实保障政策落地见效。选取基础较好的区作为创新示范区,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先行落地、强化集成改革、形成整体效应、树立改革标杆,以重点区域率先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二、主要内容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5.0版改革以告知承诺制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推动简化涉企审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目前,本市已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药店、门诊部等10个行业开展改革试点,并在书店、超市便利店、餐饮等5个行业实现落地发证,办理时间和申请材料大幅压减了70%,下一步,将在全市推行“一业一证”,并逐步拓宽至宾馆、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等20个以上行业。
二是大力推进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5.0版改革以优化社会投资审批为重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承诺制和综合审批改革,特别是在破解“体外循环”上下功夫。在“三城一区”和自贸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综合服务”改革模式,目前已有2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快不到2天即可取得项目立项批复、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三是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维护正常市场秩序。5.0版改革全面完善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制度,在清理隐性壁垒、反垄断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探索创新独立公平竞争审查模式,实现公平竞争集中审查、专业审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透明,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服务、交易、监管平台体系,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审核。
四是大力推动集成服务,构建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5.0版改革强化“整体政府”理念,深度整合系统和服务资源,优化再造办事流程,着力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围绕企业从准入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2个“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办理难、时间长问题,在东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通州等区新建不动产登记大厅,新增50个以上登记窗口。在全国率先提供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实现购房资格实时查询。
五是全面强化科技赋能,构建一流数字营商环境。5.0版改革以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口岸、智慧税务、智慧法院为重点,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程网办”“全城通办”“一次办成”。比如,搭建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综合应用平台,构建贯通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管理全链条的数字政务体系。推行网上一口申报、智能分派、自动流转、一次办结,实现市、区两级“全程网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持续推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拓展税收、补贴、服务等“免申即享”政策范围,实现主动甄别、精准推送、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大力推行“一照通办”“一证通办”,企业百姓持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证等即可办理经营许可、纳税、社保、医疗、民政、养老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e窗通”平台功能,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打破办事区域限制和信息孤岛,在商事登记、办税缴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进“全城通办”,逐步实现全部事项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站点均可办理;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增加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六是以事中监管为重点,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5.0版改革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管促放、寓管于服,持续增强监管效能。一方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清单、监管规则和标准,实现“一张清单”管监管。建立贯穿监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管。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过程、全覆盖重点监管,让百姓生活更放心更安心。重点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风险、信用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于风险低、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检查比例和频次,对于风险高、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消防应急、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更多领域建立包容免罚清单。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提升街乡规范执法水平,防止随意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另一方面,聚焦“管好一件事”,从数字化、场景化、协同化入手,率先建立“6+4”一体化监管制度,即统筹运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科技、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等6种监管方式,在餐饮、医疗、养老等企业办事频率较高的9个重点领域推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等场景化综合监管措施,让监管无处不在,让监管成为服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管出公平、管出安全、管出活力,为“放”和“服”创造更大的空间。
七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全链条保护。5.0版改革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建设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为企业提供专利预审支撑、快速维权等综合服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具,推动解决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转化难、交易难等问题。推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当事人认错认罚的案件快查快办,案件办理时限压减20%以上。严格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细化明确适用条件和赔偿基数标准,显著提高侵权成本,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威慑作用。
八是积极推进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切实解决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的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全流程制度保障,允许相关权利人推荐破产管理人,允许管理人通过线上方式依法查询相关财产信息,允许破产管理人拥有解封和处置破产企业财产的权利。建立破产信用修复机制,建立重整企业股权及时变更制度,允许破产管理人持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申请解除股权冻结并办理变更登记,为潜在投资人参与重整创造条件,促进困境企业重整成功。推动建立歇业备案制度,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暂停经营,降低市场主体存续成本。
九是着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深化民商事案件审判执行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扩大简易程序和独任制适用范围,大幅压减审理时限;在鉴定环节,加强鉴定机构规范管理,鉴定机构一次性告知委托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对不履行鉴定规范要求的鉴定机构可采取约谈整改等措施;在执行环节,制定财产保全执行工作指引,严格控制案款认领、提存、发放等重点环节规定时间,符合条件的案款20日内发放,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及时实现。
十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RCEP+”先行示范区和服务中心,推动投资、人才、数据、金融等规则先行先试;成立“RCEP+”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RCEP贸易和投资服务。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和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加大外籍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深化“单一窗口”建设,重点拓展海外仓数据共享等跨境电商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