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巴东
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工作主要包括: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各类方针政策,研究拟定配套措施,加强与湖北省巴东县沟通联系,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社会和谐稳定三大任务,做好工作规划,督促推动项目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巴东县工作。我市房山区与巴东县为结对合作关系。
湖北省巴东县
巴东县是长江入鄂第一县,素有“楚渝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县域国土面积3352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村(社区),总人口47.87万,是革命老区、移民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0年4月21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
(一)历史·人文。巴东是“湖北千年古县”,为古代巴人故里,是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自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置县,迄今有1600余年历史。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驻足巴东,留下了《醉巴东》《竹枝词》《巴山夜雨》等诗词名篇。北宋名相寇准、武昌起义功勋邓玉麟、开国元帅贺龙、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载入巴东历史。巴楚文化、土苗文化、红色文化、纤夫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全县有四级非遗项目52项,非遗传承人208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8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先后创成“中国廪君文化之乡”“湖北荆楚诗词之县”“中国楹联文化之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歌舞)之乡”和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二)地理·风光。巴东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位于神秘的北纬30°,峡谷、石林、溶洞、溪流遍布其间,气候立体层次鲜明,春有山花烂漫,夏有云海飘渺,秋有红叶滴韵,冬有淞雪映诗。境内珙桐、冷杉、金丝猴、大鲵等百余种珍稀动植物遍布,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之美誉。全县旅游资源富集,现有A级景区7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2家),经营性景区12家,“世界纤夫文化活化石”神农溪,全国离集镇最近和华中地区设施配置最完备、雪道最丰富、接待能力最强的滑雪场绿葱坡滑雪场,“大自然博物馆”小神农架,“长江第一拐”巫峡口等“巴东十景”各美其美,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中国天然氧吧,“壮美三峡·秘境巴东”品牌享誉海内外。
(三)潜力·未来。巴东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清江“黄金水道”横卧其中,郑渝高铁、宜万铁路穿境而过,沪渝、沪蓉、巴张(在建)高速公路纵横交错,318、209、348国道内引外联,巴东正日益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综合交通节点”。境内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矿产23种,拥有8.4公里独立硒矿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可达1105万千瓦。清江桃李溪抽水蓄能电站、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赋能巴东绿色高质量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后续帮扶等政策的实施和对口支援及定点帮扶工作的持续开展,巴东逐梦远航、未来可期。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54亿元,增长5.3%;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15.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9.7%、18.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140元、16319元,分别增长4.6%、6.6%。
2025年1至2月,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7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1亿元,增长8.3%。
相关工作 更多>>
- 向北京递上巴东名片——巴东旅游宣传北京专场推介会侧记 2024-09-16
- 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县中医药医疗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2024-07-06
- 第十四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在重庆召开 市支援合作办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并赴巴东调研 2023-11-01
- 支援合作办一行赴巴东县开展工作调研 2023-08-03
- 巴东县召开2023年北京市对口支援项目工作部署会 2023-04-07
- 谈合作,聊经验!助力巴东县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