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19.1%,医药制造业起势
上半年,北京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名列前茅。而在2016年,这个数据还是8.5%。强势增长的背后,医药制造业企业如何融入其中、引领变局?
第一支和第一家
1998年,甘忠如博士带领他的研发团队研制出中国的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他创办的甘李药业也成为第一家掌握产业化生产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中国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进行胰岛素类似物产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
第一支、第一家——技术领先和市场先发让甘李药业立住了脚跟。再加上较强的价格优势,甘李药业业务规模增长迅速。如今,甘李药业的产品在全国3300余家县级以上医院均有销售,2016年销售额达近23亿元。
甘李药业政府事务项目总监李女士坦言,公司能够保持技术领先和业务增长,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研究项目。”仅去年和今年,甘李药业就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CDK4/6双重小分子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组赖脯胰岛素高标准的欧美临床研究和国际化认证等。
如今,北京市加大了对研发中心、实验室的支持。甘李药业计划把科研中心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等制药技术中心,不断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科研力量雄厚的研发团队,计划在未来5-10年内,研制至少3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全球顶级科技的药物。
近年来,在北京,“一南一北”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已经逐渐成型。南部是以亦庄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基地,北部是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中心。数据显示,这“一南一北”承载了近80%的产业份额。
高技术制造业注入引领动力
不仅仅是医药制造业,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布局。
奔驰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顺义,项目投资总额119亿元,一期年产能15万辆;百度、北汽新能源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北汽 EU5、北京现代ENCINO、长安新 CS75 等多款智能汽车车型亮相北京车展。
同时,电子制造业增势良好,上半年增长20.4%。小米成为印度市场第一手机品牌,公司发布首款自主芯片澎湃 S1,屏幕技术已在世界范围获得108项专利授权。
数字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着北京科技创新的活跃——上半年,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9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 ;期末有效发明专利4.6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5.0%,为工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质量效益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和12.7%,提供了强劲的引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