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北京两会 > 两会之声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25-01-15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月15日下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深化改革促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等部门出席。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北京市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提振有效需求,着力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能级,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信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预计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新闻发布会_副本.jpg

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鑫围绕“形稳、势好、质优”三大关键词,详细介绍过去一年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及主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形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24年,北京市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精准有力实施逆周期调节,着力推动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抓住重点、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前高、中落、后扬,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1.经济大盘“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速5.2%左右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北京市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加力实施“两重”“两新”,86个“两重”领域重大项目全部开工,“两新”政策带动1-11月设备购置投资增长3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9.2%、25.5%;因时因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交易逐步回暖;精准发力政府资金引导,去年12月提前下达2025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8只政府投资基金带动社会投资286亿元,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

2.服务消费增长“稳”,全市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3.71亿人次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长期位居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列。2024年,北京市继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景区取消预约、20个博物馆试点延时开放,提升大型活动举办便利度,成功举办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京彩灯会”等大型活动1931场次、同比增长20.9%,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12.5%。同时持续优化境外来宾支付等服务环境,比如,外国游客可用境外银行卡“直刷”乘坐地铁,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增长186.8%。

3.投资支撑“稳”,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用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资金额达123亿元

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北京市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专项政策,安排123亿元用于支持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1-11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5%。此外,安排70亿元用于促投资真抓实干奖励,激励各区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落地实施,全市开工备案项目比例达到1:3.4、创近年新高,全年64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近6000亿元。

“势好” 高质量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2024年,北京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创造充满活力,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好、劲头足。

1.创新态势“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在6%以上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北京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坚实保障。北京市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发展、已有29个科技设施平台进入科研状态,2024年北京地区有58项成果获评国家科技奖、占全国28.7%,有116家企业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占总量的23.2%。同时加强科研组织机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三城”超过280项成果在“一区”落地。

2.经济结构“好”,以3个“1”展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北京速度”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

▶ 数字经济领域的1秒钟。2024年,北京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智算总规模超2.2万P,每秒钟可以计算2200亿亿次。

▶ 先进制造领域的1分钟。前期布局的重大项目达产显效,1-11月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234亿块、25.2万辆,每分钟能够生产集成电路4.9万块、新能源汽车0.5辆。

▶ 自动驾驶领域的1小时。2024年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全年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每小时测试里程约1290公里、相当于绕五环路13圈。

3.发展空间格局“好”,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三地持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同时,三地加快推动“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落地,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晋级“国家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中轴线申遗成功;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迎来第二批市级机关、累计超3万名工作人员迁至副中心办公,三地联合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质优” 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4年,北京市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空气质量更加优良,营商环境更加优质,民生保障更加给力,交通服务更加完善,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1.生态环境品质“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监测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北京市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结构性减排,“0.1微克”精抓细抠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00万辆,全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坚定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创新出台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施行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积的62%,绿电占比达到26%,碳排放强度继续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2.营商环境“优”,累计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数量达112项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北京服务”营商环境的“品牌”之一。2024年,北京市着力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完成《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企业办事便利度和经营自由度进一步提升。以解决重复检查这一困扰企业的“痛点”为例,推行扫码检查,如果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绝检查,目前市区街乡三级执法主体扫码检查启动率达100%。创新推出全国首档政企对话节目《局处长讲政策》,现场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施行《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法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11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4%。

3.公共服务质量“优”,全市不满14岁和超过60岁人口之和占常住人口比重1/3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2024年,北京市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建105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中心,新增9829张家庭养老床位,出台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若干措施,惠及80余万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面向“小小孩”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率均达到93%,新增中小学学位近3.9万个,动态补充市属高校招生规模,积极应对学龄人口达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时间延长到15分钟,给学生们增加了课间运动、休息、交流时间,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4.超大城市治理能力“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达879公里

2024年,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开通,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居全国首位;推动地铁网、公交网多网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43条,累计开通通学、通医、通游线路352条,公交与轨道50米内换乘比例达88%;完成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联网,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从6.32下降至6.08,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_副本.jpg


新华社记者:请问如何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

张鑫:

GDP是关联性较强的基础性指标,社会关注度很高。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安排5%左右,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这个安排,既考虑提振信心、稳定就业、改善民生、防范风险,在发展中争取主动;也考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增量和存量政策支撑;同时衔接“十四五”规划目标,确保目标如期实现,总体上兼顾可能与需要,积极可为、实事求是。但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付出艰苦努力。今年我们将坚持干字当头,攻坚克难,重点做好6个方面:

一是更大力度抓经济稳增长。今年稳增长工作要求更高,我们将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实际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二是更大力度抓扩大有效需求。在投资方面,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加快推动“两重”项目建设,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和力度。加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投资,推进“好房子”建设,创新城市更新政策机制、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在消费方面,下大力气提振消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消费,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三是更大力度抓产业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高精尖产业集聚,加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双标杆”城市建设,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发展人力资源、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探索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北京模式”。

四是更大力度抓改革开放。好的营商环境对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我们将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对标先进经验和实践案例,谋划营商环境新一轮改革任务,争取更多突破性政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编制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聚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搭建北京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让“北京智造”“北京服务”走出国门。

五是更大力度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牵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健全中央政务功能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提升通勤圈一体化水平,促进功能圈创新提升,推动产业协同圈联动发展。从市域内看,扎实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一区一策加力平原新城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六是更大力度抓规划高质量编制。今年是“十五五”规划研究布局之年,持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攻关,科学谋划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举措,因地制宜编好“十五五”规划。同时,做好南中轴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等专项工作谋划。

新京报记者: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具体举措?

张鑫: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2025年,我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首善标准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以全会精神统领和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制定2025年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推动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二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建设未来产业,聚焦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谋划打造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优化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政策机制,推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三是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重点,持续深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出台本市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聚焦“五统一、一破除”重点领域(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制定北京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围绕人才、资本、知识产权要素抓科技创新,围绕数据要素构建基础制度和环境,围绕碳要素加快绿色发展,抓紧谋划改革赋权清单。

四是以激发活力为重点,加快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机制,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和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积极协调、推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制定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年度工作要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保持2000亿元以上。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