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北京两会 > 报告解读 > 出炉记
探寻北京“计划报告”幕后,那些你未曾知晓的故事
日期: 2025-01-18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月18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召开闭幕会,表决关于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等内容。 

正文49页、2.9万多字,这份计划报告是如何起草并修订完善的?其出台历经哪些程序?相比往年,今年的计划报告有什么特点?一起去探寻“计划报告”出台背后的故事——

一、起草撰写

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改革委每年负责起草计划报告,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代会审查。经审查批准,计划报告将成为未来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可以说,编制实施计划报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有力推动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实施。

2024年10月初,计划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为全面精准展现当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工作成效、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目标任务,起草团队先后到各区各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与市级部门开展会商,多次拜访各领域专家学者,了解2024年工作情况,听取2025年工作考虑。同时,站在全市角度,对海量资料进行分类、提炼、概括、总结。

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副处长王敏俊今年第一次参与计划报告编制工作,也是报告主笔人之一。在他的桌前,一直放着一份多达五十多页的表格,上面动态呈现着2024年北京市在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提升首都经济发展质效、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八个方面各项计划任务的最新落实情况。这份约5万字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落实情况表,只是计划报告编制过程中众多基础材料中的一份。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党组高度重视计划报告起草编制工作,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多次主持召开党组会、专题会等,研究讨论报告起草工作,对报告的写作思路、框架结构、重点内容、语言风格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多少个不眠的日夜里,计划报告起草团队认真学习政策文件,围绕内容取舍、文字表达、数据使用等,与各业务处室反复商讨、多方沟通、不断完善。同时,坚持走出去,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力求精益求精。在他们不断的“务实求索”下,计划报告初稿的撰写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过程,从最初的70页增至100页,又精炼至49页。12月,正文2.9万多字的计划报告初稿起草完成。

二、听取意见

岁暮天寒、夜色阑珊,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1号楼5层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办公室内键盘敲击声、交流讨论声此起彼伏,计划报告的修订完善又经历了一个无眠的夜。

如果说,“实事求是”,是计划报告起草工作的根本遵循,“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就是计划报告起草的重要方法。

一份计划报告的出台,需要经历资料搜集、起草、审议、修订、上会等多个环节,步骤明晰、程序严谨。但是,因为许多最新信息“在路上”,这就决定了修订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直到市人代会表决通过,才意味着报告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就像是‘路线图’和‘施工图’的关系。”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副处长夏铭君形象地比喻道。

政府工作报告相对宏观,大处着眼,主要明确方向思路、部署重要工作。计划报告则是体现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突出以目标牵引工作,要求目标实事求是、积极有为,举措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这样才能有力推动工作确保实效。

另一方面,计划报告在审议过程中,还要不断吸纳各方意见,同时经过“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初审会-市政府党组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等会议审议,最后才能上“两会”,提请市人代会审查。

北京“两会”开幕前约一个月,市人大财经委初审会举行。会议现场,代表、委员、顾问围绕计划报告讨论交流、提出意见建议。会议结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鑫带着相关业务处室同志,逐一梳理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参会人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也留下了很多代表对计划报告的切实感受和高度评价。

“投资拉动要关注可持续性,加强项目谋划”“金融要更好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商环境要更加注重提升企业获得感”……一整个中午,初审会京办工作群一直响个不停,市发展改革委计划报告编制团队与后方支援的各处室认真研究吸纳大家意见建议,下午2时,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现场对上午会议代表所提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应。

“当晚,我们还根据意见汇总,对计划报告进行了再次修订。”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王育玲说,代表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背后,都关乎一个群体或一个领域。这些意见建议,我们充分吸纳接受,尽可能体现到计划报告之中。

进度表

上午9时

市人大财经委初审会召开

中午12时

初审会结束,市发展改革委立即开始就地梳理意见建议关键点

下午2时

市发展改革委现场回应上午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 

当天晚上

根据意见汇总,修改计划报告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1月3日,市发展改革委班子成员、各业务处主要负责同志分赴各代表团参加会前分团活动,听取各代表团对计划报告的意见建议。1月8日,市发展改革委“向前一步”,召开座谈会再次就计划报告征求部分市人大代表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主持会议,副主任张鑫向与会市人大代表详细介绍了计划报告的起草情况、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对于从各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照单全收,纳入统一台账管理,并根据内容明确主办处室和具体责任人,确保专人专办、无缝对接。本着能吸收尽吸收的原则,今年,计划报告共研究采纳了900余条意见。

三、接受审查

“看来这个项目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1月13日晚,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夕,“一府两院”等47个部门集体“出摊儿”,接受代表询问和委员咨询。市人大代表余尘直奔市发展改革委“摊位”,了解市级政策对石景山区相关医院建设的支持问题。

“市里有政策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晓涛回复余尘,“医院是老百姓所需,区域有需求,项目有基本方向,市里也有相关支持政策。”他还进一步介绍了目前北京市对区级综合医院的投资支持政策,如生态涵养区支持比例是多少,中心城区支持比例是多少。得到如此明确的答复,余尘非常满意。

“摆摊”现场,市发展改革委咨询台成为热门“打卡地”,委领导班子成员到场,分别围绕本市汽车等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民企会客厅平台建设,扩大“两新”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方面,与代表委员们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沟通。询问咨询活动后,中新社、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新京报、北京商报等媒体记者进行了现场提问采访。

另外,咨询台摆放了《2025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2025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一图看懂读本》《2024年北京市发展改革工作媒体报道汇编》三本材料,图文并茂地帮助代表委员更好地理解《计划报告》内容。

1月14日以来,各代表团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查计划报告,代表们紧扣报告内容,结合各自领域与工作实际,围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演艺文旅消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北交所做强做大、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市发展改革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处长们在线“下团”,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每一名代表提出的意见,并多种方式及时坦诚回应有关计划报告的疑问。

目前,《计划报告》已根据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正等待1月18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表决。

今年编制计划报告的特点

“改革”贯穿报告始终更加突出稳经济惠民生

相比往年,今年的计划报告更加突出“改革”精神——

今年计划报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三届五次和六次全会精神,将“改革”精神贯穿报告始终,体现在每一个篇章里。经梳理,“改革”这一关键词在今年的计划报告全文中,共出现44次。对于2025年工作的谋划与部署,计划报告同样以改革思维为基础。

今年的计划报告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各项政策和举措更加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企业,让改革成效更加可见、可知、可感,让改革的初衷、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增强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那么,从今年计划报告里以下“小切口”举措,你能否感受到“改革”的力量,你又最期待哪一项举措的尽快落地——

▶ “优化吸引首店和首发活动政策措施”

▶ “提升重点景区预约购票便利化水平”

▶ “完善公共文旅场所餐饮配套服务”

▶ “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 “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强馆际联动、馆城融合”

▶ “建成无界公园20个 、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30处 ”

▶ “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242户 ”

▶ “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全覆盖”

▶ “完成30项 市级疏堵工程,打通20条 断头路”

▶ “完成50个 地铁站、40个 ‘学医景商’等重点区域周边非机动车停车治理”

▶ “挖潜建设2.5万个 停车位,增加1万个 错时共享停车位”

▶ “扩展‘免证办事’应用场景,试点‘四个免于提交’改革”

…………

人民至上,不负重托。计划报告的起草修改完善和审查批准,是一次群策群力、上下互动、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三敢一甘”发改精神,也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诠释。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