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关于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根据报告,今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安排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数字背后,是诚意满满的“计划书”提前揭秘了今年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件大事,既攸关这座超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惠及千家万户。
接下来,就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聚焦这七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
扩大有效需求
企业和市民期待办事更方便,这也是今年诸多营商改革要做的:本市已推出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今年将继续拓展更多场景;企业点赞的扫码检查今年也将全面推进;“四个免于提交”改革试点将深入推进。
消费与投资牵动国计民生。今年北京坚持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更好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比如,位于中关村等地的商圈将迎来改造升级,而一些地铁站旁的闲置场馆和老旧厂房有望变身“体育+”“亲子+”业态;市民关心的以旧换新政策将加力扩围;更多像“龙墩墩”“蛇墩墩”这样的爆款“北京礼物”将推出;在旅游上,今年将推进环球二三期等项目谋划,新推100条“漫步北京”主题线路,重点景区预约购票便利化水平将提升。
一年之始,全新的“3个100”市级重点工程计划即将出炉。今年北京将按季度压茬推进160个市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投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
第二件大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形机器人“天工”跑起来,北京火箭大街开建……科技界去年频频登上头条。“今年北京将以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北京将推动与央属高校结对共建28个高精尖学科,落实好在京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快建设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和马池口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争取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百项关键核心技术。
北京正在打造“双标杆”:今年在数字经济标杆方面,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试点;绿色经济标杆方面,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外调绿电规模力争达到400亿千瓦时。
产业经济的成绩单显示:去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破万亿元,被消费者熟知的小米、理想、享界汽车相继投产,小巨人企业突破千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万家……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将精准加力高精尖产业发展,全力抓好产业链工程,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等领域一批项目的建设,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培育更多上市公司。
第三件大事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的一年,北京将在健全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体制机制的同时,全方位高质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计划报告列出了今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任务:推动本轮首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守护好老城传统风貌和历史肌理,1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治理违建2000万平方米,完成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2000户,开展好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
放眼京津冀,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浮现。今年,通勤圈一体化水平将提升,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基本建成,平谷线、石小路等跨界交通项目加快建设;
功能圈功能提升,用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深化与天津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对接合作;
产业协同圈联动发展,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健全科技成果供需清单机制,强化节点城市支持作用,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群建设。
第四件大事
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展开不同时代的北京地图,纵贯老城南北的中轴线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今年,“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这件大事就先从中轴线说起:制定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中轴线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
不仅是中轴线,今年本市还将推动制定北京长城保护条例,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牵引三条文化带发展。
在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方面,今年将以“大戏看北京”为抓手推动演艺之都建设,加快打造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首演首发剧目不少于100部;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举办12项顶级赛事。
第五件大事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回天有路”“回天有医”“回天有教”“回天有业”……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即将在今年收官。过去五年,数百个项目落地回天,两座超大社区既补短板、打基础,又释放无限活力。按照计划,今年本市将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
同时,城南、京西等行动计划也将陆续完成,本市将编制南中轴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将印发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一镇一策建设与新城联动发展的新市镇,推进乡村振兴第二批23个示范村、10个示范片区建设,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巧更新”。
第六件大事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计划报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我们今年会统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和多样化多层次社会服务供给,提升群众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关负责人说。
在备受关注的就业方面,今年将强化高校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做好零工市场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攻坚行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新市镇、小城镇就近就地就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
老百姓关心的高品质生态空间方面可以用“道、街、廊、园、林”来概括:线性空间彩化绿化,新增绿道1000公里;制定花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打造花园式示范街区10处、城市画廊10条;编制全市公园游憩体系规划,开展山水景观视廊建设;温榆河公园二期将对外开放。
公共服务供给备受市民关注,今年更讲究均衡和优质。计划报告除了敲定诸多指标,还提出,推进养老服务条例立法,优化养老服务津贴补贴制度,调整驿站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落实生育补贴制度;强化校园餐安全管理;提升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控体系;有序推动中小学以及高校、机关内部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第七件大事
城市精细智慧治理
“今年我们将以绣花功夫优治理、强服务、促宜居、增韧性。”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再造城市更新审批流程,在建筑规模统筹平衡、空间功能复合兼容等方面创新政策机制和审批方式。除了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外,今年城市更新工作还将推动顺鑫研发基地HICOOL产业园二期、南中轴数智大厦等腾退低效产业空间改造升级。
2024年,全国首家平急两用旅居酒店、首个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建成,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热力管线3258公里……而今年本市在增强城市韧性水平方面,将继续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制修订一批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及平急转换预案,支持平谷区先行先试。同时,全力抓好地下管线更新三年行动,完成1000公里更新改造任务。
今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计划也列入报告——
推动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开通。开通后,17号线将南北贯通,坐地铁可一路从亦庄抵达昌平的未来科学城;而6号线南延北起既有潞城站,在规划潞阳大街与防护绿地交叉口北侧设车站1座,长约2.1公里,预留远期继续延伸的条件。
今年,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后厂村站至天通苑东站区段将完工,19号线二期北段、R4线一期北段将开工。
其中,R4线一期北段是一条地铁快线,全长约21.3公里,自北向南分别为燕京桥站、临河站、中德产业园站、3号航站楼站、管庄路西口站,预计2029年底建成。19号线二期北延部分全长约24.2公里,计划2029年底开通,最高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