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发改之声

工作动态

我委参加“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1-02-07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2月5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我委李素芳副主任介绍了专项行动实施四年以来北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解读了新一轮任务实施的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将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城市病治理、发展质量提升等中心工作统筹开展。四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专项行动成为推进首都减量提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调查显示,96.8%的受访者对疏整促工作表示满意。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首都发展总体部署,巩固拓展专项行动成效,本市制定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一、聚力攻坚,专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专项行动创新探索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新路径。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始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严控增量、疏解存量。2017年以来,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1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7179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32个,全市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市场集中疏解退出任务基本完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疏解和布局优化,天坛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工程完工投用,有效辐射带动城南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友谊医院等7个市属医院在核心区外建设新院区;北京城市学院整体搬迁、一址办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5所市属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3万名学生入住新校区。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第一批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入驻办公,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带动适宜功能和产业向副中心转移。

(二)城市运行秩序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治理痼疾顽症,把12项城市治理任务并联推进,向违法违规行为宣战。2018年以来通过拆除违法建设累计腾退土地1.69万公顷,综合整治“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群租房、无证无照经营、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行为,累计治理问题点位19万个,大部分任务进入“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的动态清零治理阶段。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核心区2336条街巷环境整治,全市范围内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实施,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转变。

(三)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6921.6公顷,建成投用口袋公园、微型绿地约460处,温榆河公园等大尺度绿地成为城市新地标。建设提升基本便民网点5133个,完成棚户区改造11.1万户,以需定项实施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82个。实施雍和宫大街、磁器口大街周边慢行空间改造提升等30余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注重区域治理成片连线,推动专项任务区域集成,重点区域整体治理效果突出。2017年以来,围绕“两轴”“三金海”、广渠路、亮马河等地区开展45个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推动老城复兴,什刹海西海湿地6000米邻水步道全面贯通,崇雍大街重现“京韵、大市”的古都风貌,前门三里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一批网红打卡地亮相,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活力。

(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坚持问需问计问效于民,聚焦百姓身边问题解决,将市民举报和媒体曝光点位纳入治理任务台账,将百姓“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切实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增补便民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提升生活便利性。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共建共治的平台载体日益丰富,街区体验馆、胡同博物馆、居民议事厅等不断涌现,创建了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政策对话的节目《向前一步》,涌现了“回天有我”“小巷管家”“老街坊劝导队”等一批群众治理品牌,拓宽了市民的交流交往空间,推动了公共政策、公共话题的讨论,增进了政民互动互信,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园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

二、精准高效,深化推进新一轮任务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巩固拓展第一轮疏整促工作成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强化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任务集成、集束发力,坚持聚焦难题、政策创新,坚持量化细化、突出实效,对专项任务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了十方面25项任务。任务安排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提升导向,强化以提促疏、以提促治。疏解整治是手段,提升是目标,新一轮专项行动更加强化了提升首都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目标导向。如:在疏解任务中,强调推动精准疏解、高效升级,推进一般性产业疏解提质,利用腾退空间和土地补齐关键产业链条,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巩固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治理成效,推动大红门等集中疏解区域转型发展;落实物流专项规划,在国家空港物流枢纽、平谷马坊等地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冷链仓储设施,基本形成安全稳定、便捷高效的城市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在治理任务中,强化全过程治理理念,推动拆违向治违转变,开展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保持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建立拆违土地利用台账,加快推动腾退土地的利用,及时复绿复垦、补齐公共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棚户区改造在途项目收尾和居民回迁安置,改善市民居住条件,2021年初步安排3995户棚改签约任务,推动宝华里等23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面开工。

二是突出民生优先,着力增强市民获得感。新一轮专项任务安排,把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相结合,聚焦百姓身边事儿,努力提升“七有五性”保障水平,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尺。一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比如在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吃饭不便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老年餐桌,2021年计划安排老年餐桌1000个;在留白增绿、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同时,针对体育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适量配建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营造宜游空间,推进棋盘路网林荫化改造,增加绿荫覆盖,2021年拟建设20条左右的林荫路;打造全新滨水空间,比如西南二环水系周边人口密集,将通过增设下河梯道和台阶等措施,连通滨河步道,增补市民休憩空间。二是解决“用没用”的问题。提升宜居水平,针对商品住宅小区配建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管理等设施应建未建、应交未交、交而不用的问题,系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依规依标配建、移交和投运等,2021年拟推进24个项目。三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域内均衡布局,未来五年,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将建成投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一批综合医疗设施建成投用,推动佑安医院、安定医院新院区建设,调整中心城区老院区功能,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

三是突出难题破解,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一方面继续巩固街面秩序,坚持“防反弹控新生”,推动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地下空间违规住人、群租房治理等问题纳入长效化、常态化管理,做好接诉即办;另一方面,聚焦历史遗留和发展薄弱问题,系统推进、重点攻坚。本轮专项行动新纳入了重点项目征拆收尾、桥下空间治理、施工围挡和临时建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就是要表里兼顾,将城市治理不断推向深入,以改革思维破解深层次矛盾。再比如持续推动治理类街乡镇、职住功能偏差大区域的系统治理提升工作,紧盯群众反映的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村居治理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创新,软硬并重,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四是突出分区施策,建设功能优化的高品质城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核心区为重中之重,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将全面整体推进与分区施策并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未来五年,核心区要围绕降低“四个密度”,细化制定疏解任务清单,全面推进重点景区门票预约制,推进景区限量预约、分时游览、优化游客流向,加强住宿业治理、提升住宿业品质,强化“日租房”和“网约房”的管理,推进传统商圈、商场转型升级,加强建筑规模管控,继续推动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腾退和共生院改造,继续实施电力、路灯等架空线入地、治理城市“蜘蛛网”;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要加强城市修补、强化品质提升;要增强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改善生态涵养区人居环境水平。加强重点区域品质提升,围绕“两轴”、中央政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开展综合治理,提升铁路沿线、城市主干路、重点廊道环境质量,加强跨区交界地区治理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专项行动是推进首都减量提质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一方面需要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眼睛向下、脚步为亲,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建设得更美更好。

记者:本轮疏整促实施意见增加了“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专项,是出于什么考虑,如何推进该项任务?

李素芳:治理类街乡镇是12345接诉量月排名多次进入全市前十的街镇。这些街镇群众诉求集中,具有人口多、密度大、基础弱等特点。2019年5月至今,全市先后有房山区长阳镇、昌平区沙河镇、通州区梨园镇等30个街镇纳入治理类,这些街镇总面积占全市6.6%,常住人口占22.4%,2020年诉求有28.2万件,占全市17%。推进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就是聚焦市民反映问题集中的高频区域,集中力量强弱项、补短板、破难题,努力让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便利。

推进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关键是推进这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的结合,系统推进。一方面,加强对各街乡镇的诊断分析,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结合区域功能优势和特点,一街乡镇一策,形成个性化的提升方案和任务台账,逐项推进问题解决。今年针对这些街乡镇反映集中的老旧小区多,物业管理水平低、停车难、施工扰民等突出问题,重点梳理确定了11个方面39项年度任务,同步加大力度补短板,围绕绿化美化、设施更新等百姓身边小事,实施一批小而精的精准提升项目。另一方面,就是要强化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市、区、街(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下抓两级,环环相扣,将工作网络延伸到楼门院,全面增强做群众工作、服务群众能力,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通过软硬并重、长短结合、多措并举,促进这些地区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W020210207383409661879.jpg

发布会现场

W020210207383409744551.jpg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素芳介绍相关情况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5号院

电话:010-55590088

邮编:101160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北京发改政务掌上办
主办: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100000011京ICP备0508492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2号